《西安·高陵县·东渭桥遗址》陕西名胜简介
在高陵县耿镇白家咀村西南300米处。东渭桥始建于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先建都称栎阳(今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后迁都长安(今西安城西北)。为了新旧两都间交通方便,便在这里渭河上修木柱桥。据《辞海·渭桥》第二条释,“东渭桥,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灞水、泾水合渭处东侧,汉景帝(刘启)五年(前152年)始建。”唐(高宗李治)咸亨(670—673年)中置渭桥仓于此,漕粮自东来,先聚此仓,再转运长安。唐后废。唐代宗李豫时,命李忠臣屯兵此桥以防回纥吐蕃。唐德宗李适时,大将刘德信、李晟屯兵此桥,兴元元年(784年)六月,李晟以诸道副元帅统兵收复被叛唐的朱泚占领的唐都长安城,以平息朱泚之乱。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入潼关打进唐都长安,派部将朱温屯兵东渭桥以守京师。
此桥虽为木质,而结构复杂,在我国古代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唐代,此桥是通往京师长安的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从以上所述足以说明。经此桥东北行,可达蒲津关,蒲津关是陕西、山西黄河水道上的重要津关,唐代日本友好使节和僧侣,通过此桥来长安者甚多。据史料记载,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僧人园仁,即是通过东渭桥进入长安的。他归国后,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曾对东渭桥的有关情况予以描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九年(721年)对东渭桥予以修葺,并立碑石以记。
1978年发现了东渭桥的遗址,1981年9月发掘,资料表明,为一座木质古桥,桥长400米许,桥宽11米许,略以东北一西南走向。桥南有石铺路,残长1600米,通向唐都长安城(今西安市)。桥北距今渭河漕2600米许,并出土开元九年所立之修石碑一通。据《东渭桥记》碑文记载:此桥建于开元九年十一月,由京兆尹孟公任建桥总负责,李隆基皇帝曾亲自过问修桥之事。《东渭桥记》碑,形似经幢,为六角柱形,详细记载大修此桥的经过。字迹清晰可见,书法秀丽端庄,为当时之富玉县(今富平县)县尉达溪珣撰写。该碑现存高陵县文化馆。在出土此碑的同时,并出土一些铁、石、木桩等古文物。
东渭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