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安顺之旅·黄果树瀑布·全国瀑布之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清滇黔韵·安顺之旅·黄果树瀑布·全国瀑布之最

黄果树瀑布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打帮河支流白水河上,又称“白水河瀑布”。据说因右岸有一株大黄桷树,当地方言“桷”与“果”谐音,这一带又盛产黄果(广柑),故称“黄果树瀑布”。

贵州镇宁黄果树瀑布

“从无此阔而大者”

黄果树瀑布由瀑布、水帘洞和犀牛潭三部分组成,主瀑布高66.8米,宽81.2米,顶上还有一级高4.5米的“瀑上瀑”,加起来共高71.3米,流速每秒17米。河水倾云倒雪,直泻入犀牛潭,激起高高低低无数水柱、万朵浪花。升腾的雾珠可抛洒到100多米以外的街上,有“玉雨洒金街”的雅称。犀牛潭水深11.1米,神秘莫测。瀑布后有长达134米的水帘洞,洞由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组成。上下游还有陡坡塘瀑布、螺蛳滩瀑布、银链坠滩瀑布、龙岩山七级瀑布、关脚峡瀑布、蜘蛛洞瀑布、冲坑瀑布、鸡窝田瀑布等。这一带有古迹多处,民间建筑奇特,民间风情浓郁。有一首顺口溜说此处“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林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是石总盘根。寨多石头寨,城有石头城。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点出了这里的特点。

黄果树瀑布素享盛誉,为历代人们所赞叹。明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四月三日来到此地,曾描绘了这一瀑布的神姿:“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从此黄果树瀑布逐渐被认为是全国第一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不仅瀑面壮阔,气势磅礴,还有不少奇观,如前述的“玉雨晒金街”,以及“河罩卜晴雨”、“雪映川霞”等,民国《镇宁县志》中均有描述。如“河罩卜晴雨”:瀑布“水声轰轰如雷,水色皎皎如绵,溅珠上腾若云似雾,或罩河面,或傍山腰,或浮岭际,……每当水大时早晚现之。乡人以之卜晴雨,谓河罩向下水主雨,向上水主晴,旋验不爽”。又如“雪映川霞”:“每值日影稍偏,水势浩大,溅珠反射日光,往往现虹于其中,有时或现第二虹,而色彩较淡,于是潭水上面之空际现有二虹,一浓一淡,……乃以雪白之瀑布衬之,烘托掩映,……题‘雪映川霞’四字于石,盖以此也。”题“雪映川霞”四字于石者,为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首领孙可望。他经常往返于滇黔道上,深为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所倾倒,重新修葺了位于瀑布对崖的原已坍塌的望水亭,并作碑记,于石壁上题“雪映川霞”四字。碑记描述瀑布水态,颇有独到之处:“为翔,为斗,为粉,为结,为薄,为怒,为横鹜斜趋,为履空梯影,为蹉跌跳跃者,盖不可胜数。……水之变幻尽之矣。”

黄果树瀑布还留下不少古人联对词。瀑前“观瀑亭”正面木柱上拓有清代书法家严寅亮题的对联(原题于黄果树庙壁):“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比喻贴切,对仗工整,确为一副妙联。还有一首原题于黄果树庙壁的诗,也生动地展现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全国瀑布之最》古诗句出处:

黄桷岩头挂百练,磨盘岭脚舞长虹。飞沫喷珠凌霄汉,雪花如屑赛玲珑。轰轰雷鸣应千里,滚滚银涛乱山中。丹青临抹坐长叹,妙手还须造化工。

神剪剪缎成瀑布

黄果树瀑布更有不少动人的传说故事。刘世杰搜集的故事说,很古的时候,这里既无河流,也无瀑布,而是一个美丽的王国。国王的九公主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她曾向父王发过誓,出嫁前要用百种鸟的羽毛、百朵不同的山花、百样的果子和百兽的皮,给父王织一匹美丽的缎锦。谁要是想娶她,必须找齐这些东西。一位叫勒旺的后生接受了公主的条件。他骑着骏马,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道深谷,在一只小喜鹊的帮助下找来了所有的东西。公主就把百鸟的羽毛纺成线,把百花仿照兽皮斑纹拼成图案,把百果排进花纹里,终于织成了缎锦。勒旺赢得了九公主的爱情。但就在他们定亲的这天,国王的弟弟国苏谋害了国王,夺取了王位,并把九公主关进迷宫,要把她许给满脸雀斑的傻王子。勒旺用箭射开迷宫,救出公主,带着公主远去。国苏带兵追上来。九公主在那只小喜鹊的指点下,急忙取出那匹千辛万苦织成的缎锦,向天外抛去。顿时,缎锦变成一条白浪滚滚的江河,羽毛变成彩云,兽皮化为岩石,百花沿江开放,百果夹岸成林,这就是今天的白水河。九公主把梭子变成木船,两人登船而去。国苏带兵追赶,眼看就要靠近木船,危急中,九公主举起剪刀,向缎锦化成黄果树的地方剪去,只听“咔嚓”一声巨响,白水河分成两段,河水一下子塌了底,迸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把国苏卷进深深的谷底,形成了黄果树瀑布。

瀑布下为犀牛潭,传有犀牛、珍宝。清陈鼎《黔游记》载:“犀牛潭有五色云起,潭有伏犀。……相传潭中逆变时解饷官弃金十余万于内,人多垂涎之,有善泅者没水以求,一犀熟睡波底,四绕皆珍宝,遂择巨者攫之以行,犀觉逐至岸,泅者与之斗,力竭掷还,犀始退。”许缵曾《滇行纪程》也载:“里人云潭内有水犀,风清月皎之时往往出见。……昔孙可望至此,亦见水中有神物,乃改瀑布于石涧下,役入戽水索之,而潭水绝深,数日不可竭,乃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