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鄂东之旅·通山李自成墓·闯王墓地九宫山
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的陵墓。此陵占地8100平方米,前门有石雕牌坊,通过石阶登上小山有圆形墓冢,即有名的闯王墓地。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原为驿站马夫,后失业欠债被带枷示众,于是聚众起义投奔闯王高迎祥,高牺牲后被共推为闯王。1644年正月在西安建立农民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随即攻打北京,受到人民欢迎。民谚曰:“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不久,攻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一个多月后,李自成败于吴三桂与清军,退出北京,转战于陕西、河南、江西、湖北等地。1645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遇害身亡。关于此事史书有不少记载,但也有一些疑问,所以三百年来争执不下。1956年中国史学专家为探明李自成的死亡经过和确实墓地,曾经进行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在《历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了考察结果;认为李自成确实死于通山九宫山。此说几乎已成定论。其主要依据是:
《小腆纪年附考》记载:“自成以二十骑趋通山之九宫山,遇乡兵乱刃交加而死。”
《荒书》记载更详:“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泞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属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明史》与《绥寇纪略》亦有此类记载,但以通城代通山,实误。《明史》还写道:“时我兵遣识自成者验其尸,朽莫辨。”这就又提出了一个疑问。乾隆十一年(1746),澧州知府何璘经实地考察提出异议,写成《书李自成传后》,说李自成“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后到湖南石门县夹山寺为僧隐居。此后江旻(字松泉)又对此进行了考证,写成《李自成墓志》,同意此说。《甲申朝事小记》还记载湖广孝廉张琮伯在康熙年间曾在湘贵交界处的一佛寺中见一老僧,相貌伟岸,言词激烈,谈话数日,甚为投机。后张任江西抚州知府,复经此处,老僧已死,其徒说:“吾师即闯王李自成也。”他们认为李自成活到七十岁左右才“圆寂”的,时为康熙十三年。
1981年初,湖南石门夹山发现了奉天玉和尚墓葬、砖刻塔铭和相传为李自成所作的《梅花百韵》木刻版。有人提出,李自成当时尚有四、五十万大军,其大顺军主力并未由江西路过九宫山回鄂南。李自成当时为大军主帅,如何能被一乡民土人所杀?“九宫山被杀”说的主要根据是阿济格和何腾蛟二人的报告,他们远在武昌和长沙,是从“降卒”或“降将”口中间接听来的传闻,当时就引起怀疑和争论。如此事属实,应是重大新闻,为何朝廷档案中并无记载?而大顺军中亦无举哀戴孝之事?认为只据《通山县志》、《程化宗谱》等材料,不能证明李自成已死。既然李自成未死,他最后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因此他们认为李自成隐居湖南夹山灵泉寺为僧,化名是“奉天玉和尚”。其理由是:(1)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1643)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又称“新顺王”。而“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点,是一种隐号。(2)乾隆年间,澧洲知州何璘曾实地调查,在夹山见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和尚说他服侍过奉天玉和尚,并说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寺的。并取出画像,“肖似史书所记李自成模样”(《书李自成传后》)。(3)有人认为奉天玉弟子野拂所立的碑和康熙、道光年间的另两块石碑都证明“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而野拂就是李自成的亲侄儿李过。(4)《梅花百韵》中有一首《东阁梅》,那口气显然不是一般和尚能有的而像是李自成的:“徐听三公话正猷”,口气多大。有人还认为,李自成当和尚是为了让部下去同何腾蛟联合抗清。因何是唐王朱聿键的部下,李自成是大顺皇帝,当然不能屈居何下,只好隐居山寺,而让部下去联合抗清。
但有人认为奉天玉和尚不可能是李自成。他是县官请来的,与清朝官府有联系。他初来时沿门化缘使古寺由荒芜而重建,怎能是“隐居”。奉天称号是帝而非王。奉天玉和尚是四川人,云游来此。三块石碑只能证明奉天玉确有其人,但并不能证明他即是李自成。何璘是在乾隆年间去夹山调查的,当时李自成已死百年,顺治初年随李自成来的陕西和尚也应有百岁以上了,如何只有七十岁?《明史》记李自成“状貌狰狞”,且在崇祯十四年左目中箭,被称为“瞎贼”,而和尚像则左目未坏,可见非李自成。有人认为与李自成同时的湖南大学者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三所记:“五月,自成至九宫山,食绝,自率轻骑野掠,为土人所杀。”及顾炎武《明季实录》、《程氏家谱》、《朱化宗谱》等记载亦与此一致。故李自成是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杀的而不是奉天玉和尚。此问题为历史悬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