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景山·煤山镇禁城崇祯自缢处
景山位于故宫北门神武门的对面。元时是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名叫青山。相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过煤,故俗称“煤山”。永乐年间又将挖掘南海、护城河以及拆除元代旧城的泥土堆积于此,叠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名万岁山。万岁山也称大内的“镇山”,明代营建北京城时,它就在设计之内。它的主峰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而且是北京城平面布局的几何中心。景山一名,是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称的。
景山的建筑包括三个部分,均为清乾隆年间所建。南门内的绮望楼用来供奉孔子的牌位,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山脊五亭(万春亭、周赏亭、富览亭、观妙亭、辑芳亭)分别建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当时景山林木蔽日,鹿鹤成群,花草葳蕤,百果飘香。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登临宴饮。中峰高43米,是全城的制高点,登上山顶的万春亭,即可俯视整个北京城。每座亭内,还各设有一尊铜佛,统称五位神,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四尊,万春亭内的毗卢遮那佛被砸毁;后山的寿皇殿、永恩殿、观德殿是清代祭祖的地方,里面供奉着清朝历代祖先的神像。
相传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的第二天(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眼看大势已去,自己已走投无路,遂命令送走太子,又命皇后周氏及袁贵妃自缢,砍死数名嫔妃,砍断长平公主左臂,劈死昭仁公主,而后,来到景山东麓的一棵老槐树前,以发遮脸,吊死在树上。随后赶来的太监王承恩也随他一起吊死。《明史》也记载崇祯乃“自缢于山亭”。就是在这一天,李自成在义军将士的簇拥下,成了紫禁城的主人。
崇祯自缢时,为什么要“以发覆面”呢?管葛山人孙贻记录了崇祯的遗诏:“朕死,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认为自己愧对先祖,无颜与他们相见于九泉之下,因此死时用头发遮住了自己的面容。
民间传说中崇祯的死与谶纬之说有关。相传崇祯生前曾在收藏皇家秘籍的秘府里见到一只明初谋臣刘伯温题署的匣子,里面是一幅类似于唐代李淳风、袁天罡所撰“预言”后代兴亡变乱的《推背图》的画。画上是败北的军队和四处逃散的百姓及文武百官,最后一人乱发覆面,悬枝自尽。崇祯就是受这幅画的启示才自缢景山的。
与刘伯温有关的另一传说是说他曾要求明成祖朱棣下旨保证两件事:第一是在紫禁城内设置一“宝藏库”,无论哪年哪月什么人均不得开启;第二是在煤山北面大殿内布下一员大将、两匹战马、三百精兵,每天操练,历代相传永不许撤。
到了崇祯这一代,年年灾荒,兵荒马乱,国库空虚。崇祯下令将煤山军兵派往战场,打开“宝藏库”,以应所需。“宝藏库”打开了,结果里面除一个木匣外,一无所有。木匣里面是三张画:第一张画的是一个红胡子蓝脸的魔鬼,一只手托着太阳,一只手托着月亮,两脚叉开好像要出走的样子;第二张画的是一条长河,上写“通天河”三字。一个姑娘跪在河边,手里拿着两根针,一条线,在那里独自垂泪;第三张是一座城门,中间一匹高头大马正在出城,城门两边的城墙上各有九个孩子头朝下在爬城。城楼上长着一棵李子树,结了一个果,还长着一只眼睛。崇祯看了这三张画不解其意,文武百官也都莫名其妙,只有金圣叹道出个中三昧。第一张画上魔鬼手脚叉开是个“大”字,手托日、月是个“明”字,加上形似出走,意谓“大明”已被人取走。第二张画上滔滔大河乃路之尽头。女子手中的两根针意在取“重(崇)针(祯)”二字的谐音,是说崇祯已入绝境。第三张画上,城门中一匹马是个“闯”字;城墙上十八个小孩,意指“十八子”乃“李”字;城楼上李子树结有一果,上生一只眼睛,此乃果中之王,指的也是“李闯王”。这些画的意思自然是大明江山将落在李自成的手中。
后来,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走投无路逃到景山上,才悟出要在景山设精兵的含义,但悔之晚矣。
今天,我们仍可在景山东麓找到那棵围着铁栏的槐树以及“明庄烈帝殉国处”的牌子和“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景物依旧,记录着悠悠历史的荣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