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趣谈·朱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闲章趣谈·朱耷

《朱耷》:朱耷 明天启六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626-1705),俗姓朱,名耷,字雪个,故明石城府王孙。国变后,遁入奉新山中为僧,称个山,又作山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山人。襟怀浩落,慷慨啸歌,书法有晋唐风格,画以简略胜精密者。尤妙绝山水、花鸟、竹石,笔情纵恣,不泥成法,而苍劲浑朴,然无俗韵。喜饮,贫士及市人屠沽,邀之饮,辄往。醉后,墨沉淋漓,不自爱惜。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一日,忽发狂疾,或大笑,或痛哭,裂其浮屠服,焚之,独身佯狂市肆问,履穿踵决,拂袖蹁跹,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常题书画款,八大山人四字,必连缀,类哭之笑之字意,亦有在焉。

《朱耷》:主要闲章:八大山人 禊堂 黄竹园 画渚 驴屋人屋 八还 篇轩



八大山人

关于“八大山人”此号的来历,文献记载有二:一、陈鼎《八大山人传》云:“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二、张庚《国朝画徵录》云:“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自号。”八大山人题《八大人觉经》在康熙三十一年,八大时年6 7岁。郭若愚在《八大山人世系考》一文中对此跋文断句如下:“经者径也,何处现此《八大人觉经》。山人陶八,八遇之已。壬申五月之廿七日,八大山人题。”并说:“在这题句中山人自称‘陶八’;陶是朱字的隐语,即自称‘朱八’,其义便是朱氏第八个儿子,即‘老八’……八大山人看到《八大人觉经》,这里存在一个‘八’字;又想到自己排行第八,又是一个八字,他觉得十分巧合,欣然题字,最后署名八大山人。我这里见到的八大山人在《八大人觉经》后的题字,却是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他是这样的思想活动的。”朱耷用八大山人的号自然要早于康熙三十一年,因为他曾八遇《八大人觉经》,就不可能只题这么一次,笔者以为他取这个号即如陈鼎所说,又与《八大人觉经》有密切的关系。至于他独特的签名,寓意哭笑二字,则是人们由他的身世、艺术而引发的想象罢了。(顾志跋《南昌县志》云:“按山人隐进贤灯社,有故家子示以赵子昂所书《八大人觉经》,山人喜而跋之,因以自号,世乃谓山人隐哭笑二字,非也。”)



禊堂

即修禊之堂、水边之堂、兰亭禊帖之堂。八大好写《临河叙》,其意在向往魏晋人的“林下之风”。



黄竹园

《穆子传·五》载:“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有《哀民诗》云:“我徂黄竹。”即宿于黄竹。八大以黄竹名园,并以之为号,意在寄托“忧国、思君、哀民、怜己”之情。



画渚

《诗·小雅》云:“鱼潜在渊,或在于渚”,渚:四面临水。八大刻用此印,意在将身心寄托于书画,以期达到鱼潜在渊的自由境界。



驴屋人屋

此禅理之印语。《禅宗集成》载:“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种,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人身如屋,驴住为驴屋,人住为人屋。”意即屋为形式,本质是屋中之人,以个人修养的不断提高达到“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境界。



八还

“八还”其意有三:一指《楞严经》“八还辨见”,指世间诸变化相,各有其因,凡八处,称为“八还”。二指陈鼎注:“八还”为“八极”,即四方四隅,“还”取《老子》“其事好还”之意。王弼注:“有道者多欲还反无为。”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还。”三指还大明江山。亦不脱亡国之思。



篇轩

曹植篇》云:“游横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八大山人以此为轩名,表达了其王孙情节及壮志难酬,而只能以书画寄托胸臆的苦闷心境。



八大山人





禊堂





黄竹园





画渚





驴屋人屋





八还





篇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