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战邯郸
战国时期军事谋略个案。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国决定违约不割六城给秦国,对外大搞合纵,与齐、魏结盟,与楚国修好,拉拢韩、燕;对内积极进行抗秦准备。秦国因赵国继续与秦国为敌,便于公元前259年9月发兵攻赵,进攻邯郸。在进攻受挫后,秦王三次强令白起为将,均被拒绝。秦王不听劝阻,坚持攻赵。赵国对秦军的进攻,采取了坚守邯郸、持久防御、避免决战、以待外援的作战方针。对外积极从事合纵活动,魏、楚出兵救赵。秦王为了破坏合纵,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怕秦国报复,便令晋鄙屯兵于邺,观望不前,并遣使者到邯郸,要平原君劝说赵王,尊秦为帝,以退秦兵。平原君见魏军留邺不进,请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设法救援,无忌求助于魏王的爱妾如姬,窍取了魏王的虎符,赶至邺地,杀了晋鄙,夺得魏军指挥权,挑选精兵八万,向邯郸进发。公元前257年12月,秦王除派军队进驻汾城以作声援外,又派郑安平率军增援,合力围攻邯郸。此时,魏、楚援军赶到,平原君又组织敢死士卒三千人配合出击。秦军在内外夹攻之下,败于邯郸城下。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又败秦军。秦军退回河西,放弃了以前所侵占的魏地河东,赵地太原和韩地上党,战争到此结束。
秦、赵邯郸之战,说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长平之战后,白起看到了赵国政治军事战略的改变,认识到赵国内部团结,合纵局面已经形成,秦国已不具备胜赵的条件。这一分析结果证明是正确的。赵国吸取了长平战败的教训,举国一致,积极备战,又成功地运用合纵政策,形成了反秦联合力量的优势。在军事上,采取坚守疲敌,以待援军的方针,粉碎了秦国速战速决的企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