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幼名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建武四年(28),建武十五年 (39) 封东海公,建武十七年 (41) 进爵为王。在刘庄立为皇太子以前,刘秀曾经立过一个皇太子,就是他的长子刘彊。刘庄获得帝位,需从东汉光武帝后宫里两个女人的命运谈起。一个是新野的阴丽华,另一个是定恭王的外孙女郭氏。
在各种势力的较量中,刘秀逐渐取得了绝对优势。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刘秀当了皇帝,就面临着选择谁当皇后的问题。刘秀倾心的是阴丽华,然而这时阴丽华没有生育,郭氏倒有了一个男孩。在政治和宗法的需要远胜爱情的力量的封建时代,皇帝也得考虑传宗接代的责任。于是在建武二年(26),刘秀立郭氏为皇后,立阴丽华为贵人。同年,刘彊被立为皇太子。
天下还未平定,刘秀率军征讨彭宠。阴丽华也随军远征。在行军途中,阴丽华怀孕了。在元氏这个地方,阴丽华分娩了,生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明帝刘庄,这时起名叫刘阳。这一年,是建武四年 (28)。
刘阳因是阴丽华所生,所以特别得到刘秀的宠爱。少年时代,他从经学大师桓荣学习,10岁时,就能背诵和理解古典名着《春秋》,刘秀觉得儿子很了不起,简直是神童。而较早地在光武帝身边学习和观察政务活动,又增加了刘阳的才干。建武十五年 (39),刘秀下令检查天下的垦田和户口,并命令刺史、太守们逐一汇报。到汇报这一天,12岁的刘阳站在刘秀身后,观察上报官吏的神色。刘秀仔细检查着文书,翻着翻着,在陈留县的吏牍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话:“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刘秀莫明其妙,问下面的官吏们: “这句话什么意思?”陈留的官员慌忙出列说,这支简册是从长寿街上捡来的,也不知什么意思。站在刘秀身后的刘阳,微笑着走到父亲的面前,鞠了一躬,问道: “我可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刘秀鼓励他说: “当然可以。”于是刘阳说: “河南是首都所在,中央高级官吏都住在这里; 南阳是陛下的故乡,陛下的亲戚多居住于此。因此对这两个地方的田亩数字,负责检查的官员们不敢多问。”刘秀恍然大悟,惊叹12岁的孩子有如此锐利的眼光。于是有了以刘阳为帝位继承人的打算。
这时,郭后由于失宠,亦增加了怨恨之情,时时讽刺阴丽华和刘秀,更促成了刘秀废长立幼的决心。但皇太子刘彊并没有什么过错。刘秀决心先废黜郭后再说。于是在建武十七年(41),刘秀以“怀势怨怼、数违教令”的罪名,废黜了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
郭后被废后,皇太子刘彊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整日战战竞竞,唯恐有过。殿中侍讲郅恽看透了刘秀的心思,于是向刘彊进言说: “殿下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机。从前殷高宗为一代英主,尹吉甫乃千古良臣,尚因纤芥微嫌,放逐孝子。至于说到 《春秋》大义,母以子贵。为殿下计,还不如趁机让位,奉侍母亲,才是不亏圣教的万全之策!”刘彊惦量了郅恽话中的分量,觉得母亲被废,大势已去,不得已上书刘秀,请求让位,出镇藩国。刘秀因为刘彊毕竟没有过错,不忍心批准。刘彊又拜托亲近大臣,为其表白诚心。刘秀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在建武十九年(43),下诏说: “《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彊,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彊为东海王。”刘彊接到诏书后,便缴上太子印绶。当天,刘秀策命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为庄。这一年,刘庄16岁。
建武中元二年 (57),刘秀逝世,刘庄正式即帝位,是为明帝,时年30岁。因为经王莽改制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动乱,国家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所以诸王及大臣们前来奔丧,也不遵法度,朝廷里一片乱哄哄。明帝的兄弟们在宫殿中与明帝并肩而坐,一点也不把这个新皇帝看在眼里。为了树立威信,明帝命令秉性刚直、举止威仪、执法如山的太尉赵熹主持丧事。赵熹不负重托,仗剑入朝,将与明帝坐在一起的诸王请下殿阶,加入到大臣的行列里,以辨明君臣之别。并且整顿宫卫制度,王国官吏不得随便出入宫禁。朝廷的秩序才逐步安定下来。
然而,在表面的平静下面,仍隐藏着不平静的潜流。对明帝以第四子的身份继承大统,他的众兄弟们是不服气的。明帝的同母弟山阳王刘荆,伪造大鸿胪郭况 (郭皇后的弟弟) 的手笔,写信给东海王刘彊,言其无罪被废,人心不服,劝其举兵以取天下。刘彊是胆小怕事之人,忙将送信的使节和信件原本押送到京城洛阳,交给明帝查办。明帝吩咐监狱官员暂缓审讯送信的使节,暗中监视他和谁往来。经过仔细观察,结果搞清楚这封信确系山阳王刘荆所为。这件事,对明帝震憾很大。同出一母的亲弟弟尚且如此,那些异母所生的弟兄们会安分吗?当务之急,是缓和皇室内部的矛盾!于是将刘荆一案,隐秘而不发,以免激起更大的骚动。对阴、郭二皇后,明帝同等礼敬,“每事必均,恩宠俱渥。”对前太子刘彊,明帝也关怀备致,其待遇高于一般的王侯。永平元年 (58),刘彊有病,明帝派使者到其封国去问侯,诏令太医为其诊治,并诏令刘彊的同母弟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前去看望。在人事安排上,明帝委任开国元勋高密侯邓禹为太傅,同母弟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光武朝太尉赵熹保留原职,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团都有了自己的政治代表,增加了政权的稳定力量。与此同时,明帝还发布诏令,赐天下民爵,安辑流民,减免刑罚,照顾鳏寡孤独,最大限度地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当然,明帝对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不是一味采取退让政策。一俟其统治巩固,就开始严厉镇压反对派,强化自己的专制统治。永平十三年 (70) 发生的楚王英狱,就是对诸侯王势力的一次沉重打击。楚王刘英,是光武帝刘秀与许美人所生。因许美人无宠,所以刘英也受到冷淡,封在僻远之地,封地也很小。当时,佛教渐渐地传入中国,刘英在百般无聊中,对佛教产生了兴趣,数次访求佛法,希望仗佛氏灵光,佑护己身。这一年,有一个叫燕广的人,到朝廷上书,弹劾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借信奉佛教为名,造作图书,图谋不轨。明帝得到报告,马上命令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中央官员)派员查证。派出去的官员不久汇报说,楚王刘英招集奸猾,捏造图谶,图谋篡位,罪证确凿。请求判处刘英死刑。明帝得到报告结论,宣布剥夺楚王刘英的王爵,迁往丹阳泾县。刘英行至丹阳,自杀身死。
刘英虽然死了,但案件并没有完结。楚王刘英的同案犯颜忠、王平,这时被押在洛阳狱中,接受审讯。由于遭受不住狱吏的严刑拷打,二人胡乱招供,牵连到许多无辜的人。这些人中,有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臧信、护泽侯邓悝、曲成侯刘建等。四人与颜忠、王平,素昧平生,互不认识。但明帝这时已把往日对宗室诸王隐忍的仇恨,倾注在楚王英狱上,所以对颜忠、王平所招的人,不分罪证是否成立,一律穷治,下面的官员奉承上意,造成了众多的冤狱。只有侍御史寒朗,刚直不阿,敢于依法办案。他乘明帝查询案情的机会,痛陈耿建等四人无罪。明帝勃然变色,责问寒朗: “你说耿建等四侯无罪,颜忠、王平为什么又招供出他们参与了犯罪呢?”寒朗整了整衣冠,从容答道:“颜忠、王平二人,自知犯了不赦之罪,因此随便招供,还想死中求生!” 明帝又问道: “你既然知道这个情况,为什么不早些奏报?”寒朗回答说: “臣虽察知四人冤情,但怕海内再有人受诬告,因此未敢立即奏陈。” 明帝大怒,喝叫左右将寒朗拿下治罪。寒朗大呼曰: “臣为国持正,但愿进一言而死!” 明帝叫左右暂缓,让寒朗把话说完。寒朗叩头至地说:“臣奉陛下的命令审讯罪犯,将及一年,不能穷治罪犯,反而要为其辩护,自知必死。尚望陛下听臣一言,翻然觉悟。对众多的冤案,朝中大臣们心中明白,但无人敢直陈。我今天能直伸其理,也死无所恨了!”明帝听了寒朗一席话,半天沉默不语,挥手叫寒朗退出。当天晚上回到寝室,起坐不安,彻夜不寐。寒朗的一番苦谏无疑是一服清醒剂,使明帝热昏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连日来穷治楚狱,已使朝中大臣们人心惶惶,深恐连及。百姓们也疑窦重重,谣言四起。楚王刘英生前喜欢交际,大多数朝臣和其都有些来往,这样搞下去,局势就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动荡。明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啊,是应该改弦更张了。第二天早上,明帝亲自驾临洛阳监狱,查对案情。将没有确凿证据的囚犯,统统释放归家。这一放,共计放走了1千多人。朝臣们的心才渐渐安定下来,上朝时的脸色,也都安详多了。民间的谣言,也自然地平息下去。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论说:“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明帝自己对这一点也许很自负,所以即位以后躬亲政务,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日,明帝赐给西域使者10匹丝绸,负责登计的尚书郎误记为百匹,并将记录转交给大司农入帐。不知是明帝看到了记录呢,还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明帝向大司农索要计簿查看,结果发现了错处。明帝大怒,急召尚书郎重新进殿,要当场施以重罚,命令左右将其按下,自己手持大棒,狠狠揍去。尚书台的长官钟离意在宫外听说,急急进殿,叩首求情说:“过误乃小失,不足以施重刑。郎官是我的属下,陛下要处罚就处罚我好了,亦足惩戒百官。”明帝的怒气才渐渐平息下去。有一天,郎官药崧犯了微小的过失,明帝抄起木棒就要敲打,药崧恐惧,迅速钻到床下躲避起来。明帝更加气愤,大声呼唤: “郎出! 郎出!”药崧在床下回答说:“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明帝听了,也转怒为喜,扔掉木棒,说:“你出来吧,饶你这一回。” 明帝不仅对身边的下级官员严厉,对三公九卿这些重臣,也监督很严,每有过错,就当面训斥。永平朝的吏治,为后世的史家所夸奖。
那时,黄河的河道南移,改从东宛 (今山东境内) 入海。由于没有堤坊约束,下游常常泛滥成灾。为了恢复农业生产,永平十二年(69),明帝命令着名的工程水利专家王景、王吴负责修治黄河。王景、王吴率领几十万民工和士兵,先用 “堰流法”修成浚仪渠, 并从荥阳至千乘海口千余里间修渠筑堤, 从而使河、 分流。 黄河受新筑堤防的约束,水势足以冲刷沙土,通流入海。经过军民们共同努力,终于制服了黄河水患,为沿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在对付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问题上,由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恢复,明帝一改光武朝的守势,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永平八年(65),北匈奴骑兵进攻河西诸郡,焚烧城邑,杀掠甚众,以至河西城门昼闭,人民受害不浅。永平十五年 (72),北匈奴又侵犯河西,而且胁迫西域小国随同入寇。面对北匈奴势力的猖狂侵扰,耿秉上奏说:“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圣王之道。”明帝有志于北伐,十分赞同耿秉的意见。是年,明帝派遣窦固和耿秉出屯凉州(东汉治陇县,今甘肃清水县北),作为经营北伐的准备。永平十六年 (73),明帝命令诸将率同南匈奴及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四道出塞北征,揭开了东汉政府同北匈奴战争的序幕。这次出征,窦固西出酒泉,在天山 (今新疆吐鲁番城北)击败匈奴呼衍王部,追至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占据了伊吾卢城 (今新疆哈密县)。
为了巩固军事活动的成果,窦固命令假司马班超和从事郭恂到西域诸国开展外交活动。班超和郭恂率领36人,先到鄯善。鄯善国王起初对班超等还很礼敬,招待殷勤。过几天,忽然冷淡下来。班超与郭恂商量说:“国王礼不如前,肯定北匈奴又派使者来了。”于是第二天,班超见到鄯善国王就问: “匈奴使者来好几天了,住在何处?”鄯善国王大惊,只得如实以告。到了晚上,班超密召他的部下36人聚会,鼓动说: “你们与我一起来这里,目的就是建功立业,谋取富贵。现在匈奴使者已到,鄯善王态度有了变化,我们的处境很危险。”下面的人说道: “事到如今,愿与司马同生死,共患难!”班超一跃而起,慷慨激昂地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们乘黑夜攻击匈奴使者,鄯善自然胆落。功成名立,在此一举。”正好当夜北风大起,班超一行摸至匈奴使者的住处,顺风放起火来,吏士们乘混乱,杀将进去,将匈奴派行鄯善的一百多人,全部杀死。第二天,班超等向鄯善王呈上匈奴使者首级,鄯善王大惊失色,连忙请罪,声明从今以后依附汉朝,永无二心,并且纳子为质。班超随着质子回到首都洛阳,明帝很是高兴,下诏提升他为军司马,命令其继续经营西域。
在思想文化方面,明帝崇尚儒学,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读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校于南宫,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明帝在“五经”之中,又独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门、羽林的守卫士兵都要背诵孝经。对礼仪制度,明帝也非常重视。他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明帝十分提倡尊师重道。明帝为太子时,曾跟博士桓荣学过《尚书》,即位以后,仍尊桓荣以师礼。桓荣以少傅调任太常,明帝常常亲临太常府中,听桓荣讲课。桓荣的学生们请明帝讲解,明帝谦虚地笑着说:“老师在座,不必问我。”桓荣这时年已逾80,常常生病不起,明帝派太医去为其治病。桓荣寿终,明帝亲执弟子礼,作孝服为其举哀。明帝这样做当然是出于师生之谊,然而更重要的是其表率作用,目的是为了向社会倡导一种尊师重道的风气,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道德及政治统治。
对外来文化,明帝亦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传说明帝有一次睡觉,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出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正要开口诘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临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们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博士傅毅进言道: “臣闻西方有神,传名为佛,佛有佛经,即有佛教。从前武帝元狩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曾缴获休屠王供奉的金人12座,安置在甘泉宫中,焚香致礼。久经战乱,那12座金人早已不知去向。今天陛下所梦见的,也许就是佛的幻影呢!”一席话引起了明帝的猎奇思想,于是他派郎中蔡愔西往天竺,求取佛经。蔡愔一路风尘,吃尽千辛万苦,到了大月氏,与大月氏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一起,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明帝就命令在洛阳城中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用以储藏佛经,讲授佛教。
永平十八年 (75) 秋天,明帝染病,不久病逝于洛阳东宫前殿,享年48岁。当年,葬于显节陵,庙号“显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