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济文化·欲求思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经济文化·欲求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们物质欲望和要求的理论观点。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欲”或“寡欲”。他认为,“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欲望是危害社会和个人的祸根,从而公开提出“罪莫大于可欲”(同上),主张人们的物质欲望要尽量压低到社会所能满足的水平。以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则把欲求和伦理规范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承认人们普遍具有物质欲望,但强调要用仁义来规范欲求。孟轲明确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认为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是减少欲望。墨家从正欲的观点出发,主张用智指导欲,满足庶民生活必需的欲望,同时反对统治者追求奢侈生活的欲望。法家认为追求欲望是人的本性,但他们反对听任个人自由追求欲望,主张由国家实行赏罚政策,驱使庶民从事农战而取得名利。荀况则综合各家的欲求思想,提出了“欲多而物寡”(《荀子·富国》)的矛盾,认为只有确立封建等级关系、分工和分配关系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同时他又提出导欲说,主张以封建礼义来引导和制约欲求。汉代及其以后各代的董仲舒、司马迁、李觏、朱熹等思想家均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欲求思想。如司马迁认为求富欲是人不可改变的情性,主张顺应人们的求富欲来发展经济,为欲求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