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文化·帝都与帝陵·许都
东汉建安元年(196),已经掌握了大权的曹操自命为相,逼汉献帝自长安迁都许昌。自公元196年至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汉称帝,将都城迁往洛阳止,许昌曾做了二十四年的帝都。东汉定都许昌的二十四年,正当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以“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赞誉这一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中心,聚集着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活跃在许都的文坛上。魏文帝曹丕在《典论》一文中提到当时著名的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说:“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文选》卷五十二)后代便把魏文帝所提这七个人称为“建安七子”。建安诗人生动地描写了动乱时期的社会风貌,形成了“建安风骨”。曹操还从匈奴手中赎回了著名女诗人蔡文姬。蔡文姬所作的《胡茄十八拍》是传诵至今的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文姬亦是建安时期重要的女诗人。
曹操还在许昌杀害了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医华陀。华陀墓至今矗立在许昌城西北十二公里石砦村西的石梁河畔,墓高四米,占地五百平方米。墓前有碑楼,周围是翠绿的松柏及萋萋芳草,表达了后世人民对神医的景仰。
在东汉的最后都城许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怀着吞灭吴、蜀的雄心挥师南下。结果孙、刘结盟,当曹操大军来到赤壁时,被东吴的年轻将军周公瑾神机妙算所打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在赤壁的惨败,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其时,汉献帝有名无实,许昌实已成为曹操成就帝业的地方。
许都故城在今许昌市东十八公里的许昌县张潘乡。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居此。据《许州志》记载,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为皇城,周长约三里,外城约为内城的四倍。今存的故城遗址呈正方形,约33.33公顷,高出平川约三米。城垣夯土清晰可见。1986、1987年先后在该乡盆李村征集到四个青石柱础、两个青石栌斗和一块青石虎纹方板。青石柱础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浮雕,可能是宫中大殿立柱的基石。该村附近汉砖汉瓦俯拾皆是,可能是汉魏的宫殿区。许昌作为帝都,时间虽然不及洛阳、开封那样长,也不如洛阳、开封那么辉煌壮观,然而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它作为曹魏的政治中心,也曾有过光辉灿烂的岁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