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登封会善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佛教建筑·登封会善寺

会善寺位于中岳嵩山太室山南麓积翠峰山脚下,距登封市城关镇1.5km,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内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善寺原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座离宫,后改作佛寺。隋代名为会善寺,后因兵乱焚毁。唐代重建,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张遂)即为其一。武则天赐名安国寺。五代、宋元时期屡有修葺,寺名多次更改,元代又复名大会善寺至今。明清时期不断修整。

会善寺东卧虎山,西盘龙山,钵盂山峙立其南,前有河道自西而东横亘,注入会善溪。全寺布局由西至东排列:西为净藏禅师塔、一行戒坛及唐碑,中为常住院,东为清代塔院,常住院东部的会善溪蜿蜒流向东南。

常住院西院为主院,尚存房屋60余间,自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及泉池遗址、山门及东西掖门、大雄宝殿、藏经阁及东西厢房。

大雄宝殿建于元代,为寺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使用自然材,并向上拱曲,受力较为合理。斗栱布局较为疏朗,每间仅施一朵,使用手法与《营造法式》规定基本吻合。大雄宝殿对研究河南早期建筑以及《营造法式》对元代建筑的影响均有重要价值。

东院原建筑较多,现仅存建于清代的禅窟、执客僧房、住持僧房、斋堂、东僧房等。其中禅窟依山南坡开挖,南面开门,这种以禅窟形式作为僧人参禅的场所,少见于其他寺院。

寺院周围有五座塔。其中净藏禅师塔位于会善寺西侧,该塔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平面八角形,单檐亭式仿木结构,为目前国内所见时代最早的八角仿木结构亭式砖塔。

净藏禅师塔与常住院之间的戒坛遗址据传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的活动遗迹。

寺院内外另存有东魏天平二年(535)《中岳嵩阳寺碑》、北齐武平七年(576)《会善寺碑》、唐开元十五年(727)《道安禅师碑》、唐大历二年(767)《戒坛敕牒碑》、唐贞元十一年(795)《会善寺戒坛记碑》等历代重要碑刻30余方,是研究会善寺及嵩山宗教历史的珍贵资料。



山门(司治平提供)





元代建筑大雄宝殿(司治平提供)





大雄宝殿正立面图(文宣提供)





大雄宝殿元代梁架(司治平提供)





照壁(文宣提供)





唐代一行戒坛及唐代碑刻(司治平提供)





唐代净藏禅师塔(司治平提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