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筑·南阳武侯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纪念建筑·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后人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始建于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龙岗志》载,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南阳人)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时称“诸葛庵”。西晋永兴年间(304—306),镇南将军刘弘“观亮故宅”并“立碣表闾”。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罗景发现前人题咏石刻,内有“卧龙岗十景”,即按十景加以扩建,另建书院于祠前。其后多次维修。

卧龙岗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武侯祠坐西朝东偏南,门左为读书台,右为龙角塔,构成左环右抱的“龙虎砂”,深得古代堪舆学的精髓。

武侯祠现存主要建筑依地势分布在层层抬高的中轴线上,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武侯祠保留了元明以来的整体布局,占地面积12h㎡,沿中轴线分布有千古人龙石坊、三顾坊、仙人桥、山门、三代遗才坊、大拜殿、茅庐、宁远楼等,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半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院落。北路三顾堂、南路卧龙道院各两进院对称布列,形成以左中右三条轴线为中心的建筑群,共五进院落,地势由低至高相差约15m。左右另有读书台、卧龙书院、汉苑等附属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在山门前左、右方,原有对峙的龙角双塔,系南阳知府顾嘉衡和南阳知县钮镭于清咸丰四年(1854)秋所倡建,塔砖构,六角七级,通高11.1m,依岗就势高高矗立,颇有“龙头生角”之势,故名“龙角塔”。双塔其中一座已毁,现存的一座仍矗立在卧龙岗南端的高阜处,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塔佳构。武侯祠祠园地势开阔,景色宜人,其总体布局既不失名士祠宇的严谨肃穆,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

南阳武侯祠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古建筑保存最完整、古树名木最多的武侯祠。祠内保留有古柏等古树名木数百株,建筑风格融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为一体,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周围环境优美。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的历代碑刻400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位居首位,是记载武侯祠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其中《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碑》《赵碑》等三通汉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大拜殿(文宣提供)

三代遗才坊(文宣提供)

古柏亭(文宣提供)

三顾堂(文宣提供)

野云庵(文宣提供)

诸葛草庐(文宣提供)

山门(文宣提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