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杨修是东汉时的文学家,才思敏捷,曾任曹操的主簿,后为曹操所杀。
杨修之死,死于曹操之手,但促成遭操杀杨修的,当另有人在。对此,历史上并无记载,因为那些人是躲在历史舞台的幕后的。
曹操不是妒贤忌能的人,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否则,当初他不会任杨修为主薄。蔡邕写的“黄巾少妇,外孙薤臼,”杨修先猜到是说曹娥碑文是“绝妙好辞”,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才猜到。曹操不但不因此而不悦。反而夸杨修的聪明超过自己三十里。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曹操早就知道,如不信任,怎会先用之而后杀之?
杨修之死,是杨修过于聪明,曹操对其过于赏识,招致其他人的妒嫉所致。当然,这与杨修太锋芒毕露也有关系。那些嫉妒杨修的人,肯定要在曹操面前说杨修的坏话,造杨修的谣言。天长日久,三人市虎,曹操不能不信。加之曹操为人多疑。更容易受馋所动。但杨修仍被蒙在鼓里,对背后发生的一切还一无所知,因此也就没有为自己申辩,依然我行我素。这样,曹操起了疑心,越看杨修越不可靠,于是萌动了杀机。这种悲剧,比比皆是,只是杨修之死更典型罢了。
杨修之死,曹操是有责任的。但是,如果没有别人在背后说坏话,而有别人在背后说好话,杨修是不会死的。
杨修被杀,后人都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曹操忌才;二是袁术之外甥;三是介入曹氏内部权力之争(杨修等为曹植羽翼,积极为之献策,并贬抑曹丕,希望曹操立植为太子。但最终还是曹丕坐了太子位。)其中,最后一个原因足以杀身灭族。因此,杨修不被曹操杀害,也会为曹丕所杀,观曹丕杀丁仪、丁 兄弟便为明证。
这里既有血的教训,也暴露了杨修恃才的缺憾:误于识时,轻于惜身。由于此类悲剧很多,所以人们总结经验,学会了韬光养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