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八景(八首)》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潼关八景(八首)》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雄关虎踞

西上秦川百二山,雄关虎踞控三藩

重冈叠嶂萦纡远,岐路悬崖曲折还

行旅谩劳问夜柝,隐贤今喜待朝班

等闲莫起眈眈视,为问青牛更往还?





【题解】

这八首诗选自《潼关卫志·艺文志》。“潼关八景” 为选注者所加。潼关八景,是在明清潼关古城上下能够欣赏到的八处胜景。它们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谯楼晚照、道观神钟、中条雪案、秦岭云屏、风陵晓渡、黄河春涨。

雄关: 指潼关——东城门楼。潼关右边的麒麟山角称为“虎山”,状若猛虎蹲坐关门,遂名曰虎踞。《潼关卫志》说: “虎踞: 在东门外,形似虎踞,故名。” 入关时举目仰望,但见关楼北瞰黄河,南依虎山,关 “虎” 相雄,令人发指。此景致在潼关东面关道观赏,以威严雄险著称。或以为雄关虎踞意为潼关关楼如老虎一样蹲着俯视关外。此诗为八首中的第一首。



【简析】

此诗从扼守三藩、群山簇拥、关道曲艰、行旅探问、眈眈虎视等多侧面描写了潼关的雄奇险要。尾联采用拟人手法,活画了 “雄关虎踞” 的森严可怕,造语警拔,耐人品味,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①百二: 一说是以二万人能敌100万人,一说是100万的二倍,皆用来形容地势的险要。参见前李远《赠潼关不下山僧》注⑥。

②控: 扼守,守护。藩: 封建王朝分给诸侯王的封国。三藩:即三秦,指关内秦地。项羽建立西楚政权后,分割秦关中为雍、塞、翟三王的封地,合称为 “三秦”。

③萦纡: 旋绕,弯曲。

④岐路:岔道。岐:通 “歧”。

⑤谩劳: 疲劳的样子。谩:通“漫”。夜柝:指夜间打更声。

⑥隐贤:隐居的贤士。待朝班:指在朝廷任职用事。

⑦等闲:平常,平时。眈眈:贪婪注视的样子。

⑧青牛:老子入关时所骑的牛。《列仙传》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此句是说,请问老子和青牛是否从关西回来?



禁沟龙湫



禁沟山下有灵源,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千里风云斡化元

乘兴登临怀胜迹,载将春酒醉芳尊





[注释]

①灵源: 指龙湫。

②一脉:指瀑布和潭水结为一体。

③镜天:指瀑布。

④甃(zhòu):井壁,此处指潭岸。

⑤四时:一年四季。此句是说,龙湫一年四季如霖雨一样满足着农民的愿望。

⑥斡(wò):旋转,引申为支配,调节。化元: 即 “元化”,大自然的发展变化。

⑦载将: 带上。尊: 同 “樽”,酒器。





【题解】

禁沟: 潼关南面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龙湫: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龙湫”。禁沟溪流源自秦岭蒿岔峪,沿沟涌泉颇多,水流滔滔,至禁沟口石门关河床陡跌,形成悬崖,湍流急下,白练悬空,下与潼河相汇为深潭。雨后水量剧增,景象尤为壮观。此景致在明清潼关古城南约2.5公里处,在潼关城头远眺即可欣赏,是春日郊游的一个胜地。此诗为八首中的第二首。

【简析】

诗歌描写了禁沟龙湫的高深、洁净和博大。那里山清水秀,瀑布高挂,潭水滔滔,云雾蒸腾飘逸,鱼龙争戏,万绿竟茂,游人熙熙,醉卧芳甸,充满了勃勃生机。诗人以“动”写景,以 “情” 缀篇,创造了一幅物我一体自然和谐优美的山水图画。



谯楼晚照



谯楼百尺倚晴空,屹立关城势最雄。

高阁远临霄汉碧,危栏斜照夕阳红

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

万里海天云树杳,凭虚更喜月胧胧





[注释]

①倚:原意为斜靠着,此处引申为矗立。

②霄汉: 云霄,天空。

③危栏: 高高的栏杆。

④翩翩: 轻快、敏捷地飞翔的样子。

⑤海天:阔大无边的天。杳:远得没有尽头。

⑥凭虚: 犹言凌空,指登楼远眺。胧胧: 同 “朦胧”,月光不明亮的样子。

【题解】

谯楼: “门上为高楼以望日谯……古者为楼以望敌阵,兵列于其间,下为门,上为楼。或日谯门,或日谯楼。” (周祈《名义考》)潼关的谯楼,是关城的西城门楼。根据《潼关卫志》的 “八景图”,谯楼晚照景致,是站在谯楼上欣赏晚照下的潼关城美景。也有人把晚照时的谯楼作为欣赏对象。此诗为八首中的第三首。

【简析】

这首诗描写潼关谯楼夕阳夕下时的喜人景象。主要突出了谯楼的高大和色彩斑斓,以蓝色、红色分别作为高阁和危栏的背景,再点缀以归鸿落雁和天际云树,更是逼真可爱。作者按时间顺序展现谯楼的各种景致,背景阔大,气象浑然,动静结合,画面纷繁。结尾一句,又渲染了谯楼在夜幕降临时朦胧可爱,写出了人们的流连忘返,对美化诗歌意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道观神钟



隔断红尘紫气堆,仙家台殿倚云开

海鲸制就迷青雾,追蠡年深绣绿苔

百杵敲残天未曙,千门响彻梦初回。

飘飘环佩空中举,又是朝元礼上台





【题解】

道观: 道教庙宇。神钟: 潼关的一口来历不凡的神异的钟。李天畿 (jí)《麒麟山钟亭序》载: 相传 “北周大定二十九年 (609,即隋炀帝大业五年),河北东路杨氏铸有雌雄二钟。至万历年间洪水泛滥,波拥而至。阴钟至关 (潼关) 而止”。神钟在黄河里,“摩荡有声”,“出知阴晴” (《潼关卫志》),扣之,则 “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 (《麒麟山钟亭序》)。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潼关卫兵备副使张维新在麒麟山上的道观里修建钟亭,悬神钟于其内。道观神钟,主要是用听觉来欣赏的景致。此诗为八首中的第四首。

【简析】

此诗先从道观的脱俗和地势的高突敞亮写起,然后写神钟的外形和美妙的声音,最后以庙会的热闹非凡和道观的香火之盛结束,重点突出的是神钟。道观的令人向往和香火之盛,正是由于道观中有神钟而致的,这样便把神钟之“神” 落到实处。“百杵敲残天未曙,千门响彻梦初回” 两句,一方面写击钟的频繁和时间的早,一方面写钟声的宏亮美妙和传荡遥远,把神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连在了一起,含义深广,意境优美,是百读不厌的佳句。



[注释]


①红尘: 旧指人间。紫气: 迷信人认为的祥瑞之气。相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列仙传》)。

②仙家台殿:指道观的建筑。

③海鲸:指神钟。制就:指铸成。

④追蠡(lí):钟钮因磨损而欲断的样子。追:钟钮。蠡:欲断的样子。

⑤杵(chǔ):敲打钟的槌儿。残: 断。

⑥环佩:同 “佩环”,身上带的佩玉。人行走时,佩环相撞,叮当作响。

⑦朝元: 道教徒礼拜神仙,此即指朝庙会。



中条雪案



大地平铺莫辨踪,中条山翠失芙蓉

六花冻结银为树,乱纷堆匀玉作峰。

缟鹤低回云淡淡,素龙蟠卧月溶溶

丰登喜见多嘉兆,三祝尧仁效华封





【题解】

中条: 山名,在山西省境内,其西南端与潼关隔黄河南北相望。案: 案几。中条山一字贯列于潼关脚下,犹如摆在潼关面前的一条案几,此景致以中条山的雪景作为欣赏对象。大雪纷飞,昔日苍翠的中条山即刻换上了银装,站在潼关城头北眺,满目皑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天地一色。当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为之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此诗为八首中的第五首。



[注释]


①柳宗元《江雪》诗有 “万径人踪灭”之句,此句用其意境。

②芙蓉: 荷花,比喻中条山平时苍翠如花的景象。

③六花: 雪花。银为树:即树木银装素裹。

④缟: 指白色。

⑤素龙:指披上银装的中条山。素: 白色。溶溶: 月光荡漾。此句描写中条山雪案的夜景。

⑥嘉兆: 好兆头。此句在庆祝瑞雪兆丰年。

⑦此句用“华封三祝”典故。《庄子·天地》云:“尧观乎华(即华封,地名),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 ’”后来多寿、多福、多子便成了流行的祝颂词。诗人看到漫天大雪,想到了瑞雪兆丰年,便祝愿人们来年生活得美满幸福。

【简析】

此诗首联,从大处描绘大雪后中条山整个山川的浑然景象。中间两联从细处着笔,突出了树木、山峰、飞鸟、山脉的个体形象。最后两句言情,抒写作者的良好祝愿。作者从眼前中条雪案的迷人景象,想到了瑞雪兆丰年,祝愿人们能过上舒心的生活,这是难能可贵的。



秦岭云屏



百二秦峰亦壮哉,四时景色护崔嵬

气蒸瑞霭云屏拥,光绚晴霞锦幛开。

有意从龙朝象籁,无心驾鹤上蓬莱

何当起慰苍生望,洒作甘霖遍九垓





[注释]

①秦峰: 秦岭山峰。

②四时:四季。崔嵬:有石头的高山,此处指秦岭。

③霭(ǎi):雾气。

④从龙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在首阳山采铜,曾在潼关东南的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天上有龙来迎接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佘人,龙乃上去”。象籁:疑作“象魏”或 “象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即 “阙”,此处指皇宫,此句是说,云彩有跟随飞龙去皇宫朝见的愿望。

⑤驾鹤:旧说仙人驾鹤升天。蓬莱: 山名,在东海之上,传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⑥起慰: 指满足。

⑦甘霖: 甘露,指及时雨。九垓(gāi):即九州,指天下。

【题解】

秦岭: 山名,在潼关南面。云屏: 画着云彩的屏风。潼关被南面的秦岭群山环抱,每当雨雪前后,峰峦间游云片片,若飘若定,似嵌似浮,来之突忽,去之无踪。放晴时阳光俯照,浮云五光十色,煞是可爱。王士祯《秦蜀驿程记》写道: “河南 (黄河南岸,指潼关一带)连山,绵绵不绝……时见白云逢逢,自半山出,倘恍无定姿,心目为之清旷。” 此诗为八首中的第六首。

【简析】

这首诗先写秦岭山脉的雄险和四季景色的秀美,接着集中描绘山中浮云各种各样的优美姿态,最后又写云海雨景,把山云映衬相得益彰美妙的自然情趣表现了出来。此诗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虚实结合,二是拟人夸张。首联和尾联是虚写,中间两联是实写。后半首拟人夸张,寄托了作者积极入世、辅佐君王和为民效力的情怀。



风陵晓渡



周王曾此暂停辀,陈迹千年今尚留。

傍圻人暄争急渡,开头棹疾逆回流

满川草积寒光映,隔屿波摇曙色浮

几度临澜动归兴,不堪惆怅重沙洲





[注释]

①周王:指周武王。辀(zhōu)车辕,此代指车。周武王灭纣定天下后,曾 “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潼关古属桃林地)之虚”(《史记·周本纪》)。

②傍:接近。圻(qí): 曲岸,此指渡口的岸边。暄:嘈杂,喧闹。

③开头:调拨船头。棹(zhào):船浆。

④寒光: 指月光。

⑤曙色:黎明时的光亮,曙光。

⑥澜: 大波浪。动归兴: 指产生罢渡回岸的想法。

⑦不堪: 不能忍受。惆怅:伤感,失意。洲:水中的陆地。

【题解】

风陵: 相传为女娲之墓,在明清潼关城东门外黄河北岸。因女娲为风姓,所以称风陵。晓: 拂晓。风陵附近的渡口称为风陵渡,它是秦晋两地来往的要道,水运十分繁忙。据《续潼关县志》记载,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风陵渡就有 “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如果再加上两岸的私人船只和上下游过往的客商船只,其水运的繁忙程度就可以想象了。此诗为八首中的第七首。

【简析】

作者先歌咏风陵渡的圣迹,显示了风陵渡的非同一般和历史悠久。接着描写拂晓时水运情景,岸上人声嘈嘈,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渡口摆渡,河中船只来往如梭,橹声呕轧,帆扬清风,一派繁忙景象。最后写自己几次渡河的感受,抒发了惆怅失意的情怀。



黄河春涨



冰泮黄河柳作烟,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惊千里,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好借星槎拟泛骞





【题解】

桃花盛开的春天,黄河上游积雪消融,封冰解冻,沉睡了一冬天的黄河又苏醒了,河水弥漫,流量剧增,冰浮水上,与河水俱下,波涛汹涌翻腾,一泻千里,隆隆作响,阳光俯照,银光闪烁,景象异常壮观。此诗为八首中的第八首。

【简析】

此诗前半首描写黄河解冻后,大水浩淼,波浪翻滚一泻千里的情景,后半首写诗人微雨泛舟的乐趣。意境开阔博大,笔调轻松欢快。



[注释]


①泮(pàn):冰化开叫 “泮”。

②新涨:指春涨。

③弥漫: 充满,布满。

④红杏雨:春雨。

⑤篙:船篙。棹(zhào):船浆。白鸥天:言白鸥结群飞翔,遮天蔽日。

⑥临流:泛舟漂流。登仙:成仙。

⑦槎:筏子。拟:仿效。泛骞:指乘坐筏子到达天河的张骞。神话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曾有人乘筏子从黄河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参见前张维新《登潼关山河一览楼次杜少陵韵》诗注⑧。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则云,乘筏子到达天河的是张骞。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