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听颖师弹琴》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韩愈《听颖师弹琴》精选经典唐鉴赏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是一首描写音乐之美的名作。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为开头两句,因为这首诗中只这两句用“语” “汝”上声(第三声)为韵,以下就换了韵,一韵到底了。它是开始用轻声,一瞥而过;接着换了重声,以宏亮的音响进入了主题,变化虽多,而韵脚全用“场”“肠”阳平(第二声)。第二段从“划然变轩昂”至“失势一落千丈强”。一、二两段都是写听琴的,只不过一个写序曲,一个写主旋律罢了。“嗟余有两耳”至终篇为第三段,乃是听后的感慨。内容与押韵的交叉,是这首诗的结构特点,于此可以约略体会一下章法。

初闻琴声,平缓甜柔,如闻少年男女情话,卿卿我我,恩恩怨怨。“昵昵”,一作“妮妮”,是表现亲密的叠词。

但下面划然一声,声调突变,变作了“男高音”,成为战士进行曲。一会儿乐曲又变得舒展开来,有如在寥廓天地的流云飞絮,接着又百鸟争鸣,其中尚有孤凤的独唱。“忽见孤凤凰”的“见(xian)”,是“现”的古写,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声中出现。最后音调越来越高,有如攀登高峰,手足并用,前进竟是步履维艰,分寸难上;忽然失势,一落千丈!琴声戛然便止。似未完,似已完,不待“推手止之”而收。

“未省”,谦词也,作者自叹,从来未听过这么好的琴声,琴声忽泛、忽潮、忽约、忽涩、忽滑……听时忽起忽坐,听完了泪湿衣裳。有听琴听得哭的吗?这也许是夸张手法,言其琴声感人之深;也许韩愈真的流了泪,因为诗人结合到他那个时代和他半生身世,政潮起伏,宦海浮沉,尤其是由琴声想起他被斥、受贬、远谪、准备死……的过去的日子。

琴曲的主题也许是倾诉了韩愈的心,韩愈的生平?也许是“无标题音乐”,竟如此感人,使听者觉得琴声中有我。韩愈没有明说,但我们读诗时可以捉摸到他当时颤动的下意识之弦吧!

也许是弹琴者自己“湿衣滂滂”,而听琴者“推手遽止之”?这很少可能,颖师是高僧,琴技久精,自己贯听,声感撼人胜于摇动自己。“止之”者止其不再弹,以免“冰炭置我肠”,忽冷忽热——奇寒、高温,怎么经受得了!听琴诗人如此说,以结束全诗,这样就从具象的感受中,烘托出生灵的共鸣,比说最好的享受一类的话头还要好些。

这些诗对琴声的摹拟,完全采用比喻手法,十句,共用了七个形象连喻(前六句每两句一个形象,后四句每一句一个形象)。这种连喻属于“积极修辞”手法,古已有之,非韩愈所创立,但却是他大开法门,将这种手法加以光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