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最著名的七律,也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是李白被逐出长安,南游金陵所作。诗人借景抒怀,表现出对朝中权贵的不满和念念不忘朝廷,想回朝为君分忧的心情。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凤凰台:在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关凤凰山上,传说南朝宋永嘉年间有凤集于此,因筑台,山和台均因此而得名。 ②吴宫:指孙权建立吴国时所造的宫室。这里的花草实指吴国建筑。晋代衣冠:指东晋的豪门世族。衣冠:泛指豪赫之家。 ③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有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半落青天外:意即山峰很高,直入云中,若隐若现。白鹭洲:长江中的小岛名,在南京附近。 ④总为二句:暗指朝政黑暗,使仁人君子忧心如焚。浮云:指奸佞小人。蔽日,使君王不察忠邪善恶。日,喻皇上。

赏读

首联入题,写凤凰台这一古迹的传说,感叹山川依旧,人事全非,渲染出空旷辽阔,凄凉冷落的气氛,衬托了李白遭受打击后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十四字中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畅,堪称神奇。颔联紧承“凤去台空”,金陵乃帝王之都,三国时东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此。现今吴宫的幽径已被荒草埋没,东晋的文武大臣也早成了故乡坟丘中的朽骨,而只有波涛汹涌的长江水千百年来仍滚滚东流。诗人彻悟人生短暂,江水永恒,抒发吊古伤今的悲愤。颈联由怀古转入眼前景色的描写。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白鹭洲,在金陵西南的长江中,把江水一分为二,因其上多集白鹭而得名。诗人在凤凰台上远眺,三山半隐半现,若有若无,白鹭洲把江水分割成两道。这两句比起前面的伤心怀古,给人以明快的精神和振奋的感觉,这是诗的起伏跌宕之处。尾联写浮云蔽日,虽然登台远望仍不见长安,暗示皇帝被奸臣包围,自己报国无门。这是由写景怀古转入现实遭遇,诗人借古人古迹抒发自己的不平和愤慨,表达对当道权臣的不满。

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不饰雕饰,潇洒清丽,以登台起笔,发思古之幽情,感叹报国无门。感情深沉,声调激越,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意旨深远,是唐人七律中的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