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查慎行·渡百里湖》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查慎行·渡百里湖》原文赏析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这首诗写天旱水涸对农民的关怀。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写诗人渡湖时目睹一个辽阔“千顷”的百里湖,竟然“半篙”足透湖底! “宽千顷”、“浅半篙”,这一鲜明对比,写出了湖特大而水特浅的异常现象。一“浅”字又生发出下联“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的另一种异常现象。远处鼓着风帆的船只老像钉在那里动也不动,近岸的树木看去总觉一株比一株高似的。这是由于湖浅流缓,舟行迟迟,诗人渡湖时视线老是离不开近岸的那些树木; 远舟与自己的乘舟行速同样缓慢,几乎保持等距离,故产生了这样的视觉和感觉。两联从渡湖时的目睹身受,真实地写出康熙十八年(1679)位于湖北汉川、沔阳之间的百里湖,水浅、流缓、舟迟的异常现象,侧面突出了当时旱情特大,旱区广阔。如果不是长期烈日炎炎,湖水大量蒸发; 如果不是广大地区同时遭旱,远近河水干涸断流,如此浩大的百里湖怎会“湖流浅半篙”呢?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秋”,点大旱时间。“雨膏” 即滋润土壤的雨水。这联的“已”与“犹”,颇耐玩味。“已”表明秋旱既预先测出又成为眼前事实,还有什么下雨的指望呢?虽然如此,“民犹望雨膏”。“犹”字把农民明知无望而望之的侥幸心态和思雨如渴的迫切心情,描绘得入骨三分。这里又从正面写出当时旱情之严重。两句似从《孟子·梁惠王章》“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句意化出,然而“已”与 “犹”一入诗,读来便觉语言灵动,境界豁脱,韵味深长。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诗人熟知封建社会里随大旱而来的必然是哀鸿遍野,饿殍载道,甚至于还可重蹈“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惨绝人寰的悲剧。所以诗人发自肺腑吟出:如果天能及时普降大雨,救活眼前危如涸辙之鲋的农民,纵然湖水河水猛涨,波浪滔天,旅途艰险,我也无所畏惧啊!这种不计个人安危,但求天降滂沱救活农民的满腔真情实意,对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确实难能可贵。

全诗开头突起,结尾境界顿开,并采用对比、侧写、正写、用典等手法突出天旱水涸,进而表达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怀。这是五千多首查诗中不可多得的关怀农民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