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

农父看云泪亦干,灵湫谁信欲生烟。万金良药汗犹出,一寸丹心天可旋。未便无食思乐土,不禁忧国愿丰年。为占河汉中宵起,独对残灯理断编。

这首七律写大旱不雨的严重灾情,表现了诗人悲悯民瘼,彻夜不眠的忧虑、焦灼之情。

首联写大旱之下农民的痛苦。“农父看云泪亦干”,描绘出农民翘首仰望天空云气,殷切盼望天降甘霖以活禾稼的焦急情状和望眼欲穿、眼枯泪干的生动形象。透过这一雨未降而泪流干的外部动作的对比,自不难想见农夫那焦灼祈祷到痛哭绝望的内心波澜。“灵湫”,意谓藏有神灵异物、终年不涸的深潭。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云:“南有龙兮在山湫”,即其例。这句写人和农夫都痛感旱情严重的沉重心情;谁能相信由神灵异物破山而成的深潭如今也干涸发裂,将冒青烟呢?但言灵湫生烟,则沟渠早涸,田亩干裂,庄稼枯死之状,千家万户嗷嗷待哺之情,自不待言而可想见了。写“灵湫”,可谓抓住典型事物,有举一反三,包前孕后之效。

颔联写诗人闷热流汗、虔诚乞雨之情。“万金良药”,典出 《汉书·灌夫传》: “夫身中大创十余处,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此句意谓即使服下价值万金的昂贵良药,也止不住汗流浃背,用反衬法来形容暑气薰蒸之烈、大汗淋漓之苦。下句“一片丹心天可旋”,言寸心虽小,但我以一片赤诚之心哀哀乞雨,冀能感天动地,旋乾转坤,以早降甘霖,活我生灵。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有 “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此反用其意。古人认为天人感应,“天地之气,无感不应”,故应“因变而克自修省” (《元史·五行志》),以求转灾呈祥,当然这只是诗人的主观良好愿望,但其中希望人力回天的思想,亦足可取。

颈联写大旱中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思: 虽然不便因天灾缺粮就想到安乐之地,但值此久旱不雨,田园焦土,饥民成群,饿殍遍野之时,怎能不令人忧国忧民,情不自禁地希望有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呢! “思乐土”,隐含出仕谋生或逃荒外地之意,这对于热爱故乡、不愿仕进、主张安贫乐道的诗人来说,当然是不情愿的,故曰 “未便”; 而忧国忧民,却是儒家提倡的兼济精神,刘因推崇理学,当然希望国泰民安,故曰 “不禁”。

尾联写诗人中宵观天,考察灾祥的生动细节。“占 (zhan) 河汉”: 意谓视银河天象以测气象。《易·系辞》: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故古人常根据日月之食、五星凌犯及星变之异等天象以测水旱风雹等灾情。“中宵” 即半夜。说明诗人为灾情严重而忧心如焚,半夜不寐,起来观星河天象以测灾祥。或许,诗人真恨不能引银河之水以洒人间哩。“独对残灯理断编” 中的“理”,作温习解。《颜氏家训·勉学》: “吾七岁时,诵 《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残编”,原意是残缺不全的书籍,这里当指史书中 《天文志》、《五行志》之类的书。诗人观察天象之后,又独对残灯翻检对照史书中有关灾祥的记载,以便考察判断眼下灾情的发展变化。为 “占” 而 “起”,独 “对”而 “理”,四个动词一气贯穿,一个彻夜不寐、胸怀民胞物与之情的诗人自我形象,至此呼之欲出。

此诗没有纯粹写景之句,以叙事起,以叙事结,但能精选典型片断和生动细节,如农夫之泪,灵湫之烟,占天中宵起,对灯理残编。章法上由农父而自己,从白昼到中宵,因而既有叙事的完整性,又富于生动的画面感。中间两联抒情,对仗工稳,感情深沉凝重,而气象博大健朗。前人评刘因: “古、选不减陶、柳,其歌行、律诗直溯盛唐。其为文章……皆正大光明”(《林泉随笔》),读这首律诗,确有盛唐的流风遗韵,亦如其文之“正大光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