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潘耒·羊城杂咏》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诗《潘耒·羊城杂咏》原文赏析

崖山尚住宋遗民,文陆当年事苦辛。穷海不春犹正朔,孤航无主自君臣。忠魂郁作潮头怒,浩气蒸成蜃阙新。异代风流多感激,草间时有纳肝人。

羊城,即今广州别名五羊城简称。诗人以羊城为题,通过对南宋末年文天祥、陆秀夫事迹的凭吊,抒发无限的感慨之情。

文、陆二公同属宋末民族英雄。临安沦陷,恭帝被俘,陆秀夫与文天祥拥立端宗;端宗死,拥立帝昺,陆任左丞相。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兵败后,背帝昺投海死。

诗以崖山想见为发端,引出宋元朝代更易的苦楚回忆。崖山,一称崖门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大海中,南宋末年,张世杰护帝退守于此,后遭元兵追击,陆秀夫负帝昺沉海死,而后南宋亡。“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而潘耒此诗同样借南宋之亡于元,写明朝之亡于清。语及崖山,作者仿佛亲见了那地方至今尚有宋时遗民居住。元朝统治了百余年,终于在公元1368年被明朝推翻。然而仅二百余年,却又为满族所统治。此时,崖山已是“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可见这诗中所谓“宋遗民”实指汉人。诗的开首即流露出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诗人由“崖山宋遗民”追溯到“文陆当年”之事,这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忆。

第二联以“穷海不春”、“孤航无主”紧承“文陆当年事苦辛”的句意,写文天祥、陆秀夫等忠臣退守崖山,支撑危局,艰辛备尝地维持宋朝年号和君臣关系。“穷海”、“孤航”写出国破家亡之后,忠于旧君之臣所特有的感触。国运衰微,文、陆等人仍保持民族气节,不忘宋室,在“孤航无主”的危难之际,犹自群臣相依为命,以图恢复故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诗中“正朔”二字,本指历法。这里引申为宋代年号。

“忠魂郁作潮头怒,浩气蒸成蜃阙新。”如果说颔联是写人写事的话,那么此二句则着重渲染忠臣的堂堂英灵。山河破碎,忠臣死国。他们久经郁结的忠魂,化为怒潮,声彻中空;他们沛乎天地的浩然正气蒸成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情景。这一富于想像力的描写,侧重从视觉、听觉角度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文天祥有一首千古绝唱《正气歌》,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诗中“浩气”即由此而得,概括出文、陆的精神不死,浩气长存。耐人寻味的是将人的浩然之气以“海市蜃楼”形式摹写出来,十分新奇。诗的结尾两句化用“宏演纳肝”之典,言文、陆精神世代相传,激励后人。《韩诗外传》载:“狄人逐卫懿公于荥泽,见杀,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宏演使还,哭毕,自出其肝,纳懿公之肝。齐桓公闻之,曰: 宏演可谓忠臣矣。”作者以这一典故表明文、陆效死国家的精神相继不绝,这也正是此诗的主旨所在,表现出诗人较为强烈的民族意识。潘耒主要生活于17世纪末叶,其诗虽不及清初抱有强烈反清思想的诗作那样苍凉沉郁,但就其用意来看,也还是一脉相通的。诗题曰 “杂咏”,似乎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其实,洋溢于字里行间有千般感慨,万种情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