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贽·独坐》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诗《李贽·独坐》原文赏析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这首写独居生活的五言律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贽精神世界中恬淡、宁静、孤寂、旷远的一面。

首联泛写独居生活的内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做客,我便欣喜热忱地接待他们;无人登门,我则在园庭中徜徉盘桓,凭吊落花。“开青眼”用的是魏晋名士阮籍故事,阮籍不拘礼教嫉恶如仇,善作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好友相访,则大悦,对以青眼(见《世说新语·简傲》)。李贽一生亦独行不羁,痛恨假道学,因而诗之首句无疑是以阮籍自比,虽只说对客开青眼,亦暗含有对世俗之人白眼相向的狂傲之意。“问落花”,自然指晚春之时对零落残花的伤吊,但细味全诗,这里的“问落花”并无什么伤春意绪,只是说与自然亲近,忘怀世事而已。颔联便承此写下去,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带给人的抚慰: 白天阳光明丽,暖风吹拂,草地蒸腾出清新芬芳的气息; 夜晚皓月当空,天无片云,月亮在河边的沙地上泛起清凉的银光。上句写嗅觉,下句写视觉,都充溢着清爽、宁静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颈联一转,写长期漂泊在外,对于家乡与家人的思念: 初离家园,倒实实在在有去乡之感; 客居既久,反倒觉得家乡生活恍若昨日,而漂泊生涯却似一场梦幻。朋友来时,晤言一堂,暂时抑制了对家人的思念; 独处室中,却难以免却思亲之苦,上句以不真实之“疑”,写了最真实的感觉,正因为时时念着家乡亲人,所以最真切的是昔日的乡居,而客居反倒若梦了。不是长期漂泊而又对家乡亲人怀有最深感情的人,大概很难有这种体验。下句以朋来时的“不忆” 暗写独居时的苦忆。同首联的 “有客”一样,“朋来”也只是无人和独处的陪衬,重点是写后者。李贽一生,长期在外漂泊。自二十九岁中举人仕后,只有嘉靖四十二年(1563)祖父去世时曾回福建家乡安葬祖先三代灵柩,在家乡呆过三年。而和家人的分离更是漫长,一次是这三年中妻儿留在河南,待及聚首,两女儿已因饥饿死; 一次是万历八年(1580)他姚安知府任满,到湖北麻城芝佛院削发为僧,妻子便回到家乡泉州,至死不曾再晤面。而李贽虽身居佛院,却并未受戒,更不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对于家人他是始终怀念的。妻子死讯传来,他还写下了六首文字凄怆的悼亡诗,本诗所写既是客居且又与家人分离,当是为僧以后之作。

尾联点题,再写独居生活的宁静与心境的淡远。或抚琴,或读书,不觉时光又过,抬头只见残霞满天,于是来不及收拾琴书,便又外出独坐,凝情自然,送晚霞消逝了。诗并没有提及此时的心境,但读者从独坐送残霞的身影上,可以体味得到诗人旷远、宁静、超脱的胸次,它使人联想到魏晋诗人嵇康“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那种境界。

与上述内容一致,本诗在风格上轻微淡远朴实自然,近于田园诗。它没有浓丽的色彩,没有雕琢的词藻,没有浓烈的感情宣泄,可谓色淡,语淡,境亦淡,然而诗人深挚的感情,旷远的胸襟,都尽寓在这淡淡的风格之中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