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明代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徐 渭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别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二十岁为秀才,后屡应乡试而未举,在乡间教学童为生。名其所居为一枝堂。后入总督胡宗宪幕,为宗宪草进白鹿表。世宗好祥瑞,阅表大悦,益宠宗宪,宗宪亦因此更器重他。督府威严,将吏不敢仰视,渭则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又知兵,好奇计,宗宪擒海寇,渭皆参预其谋。后宗宪下狱,渭惧牵连,神智错乱,引巨锥刺耳,又以椎击睾丸破碎,皆不死。不久,又疑继妻张氏有奸情,竟将她杀死,因而论死下狱,赖同乡张元忭等力救得免,在狱中被拘六年。出狱后,乃游金陵,抵宣、辽,入京师。病又时发,乃返山阴,时年六十三岁。百病丛生,晚景凄凉。陶望龄《徐文长传》云:“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帱莞破敝,不能再易,至藉藁寝。”即是说,他的被褥破败后已无力更换,只得躺在稻草上。有《青藤书屋文集》。建国后有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徐渭集》。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无所不精的人,曾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实际他还写过杂剧《四声猿》。又因行为怪僻,才艺卓特,如同唐伯虎、金圣叹等人一样,也成为民间文学中人物。他的《胡市》诗有“自故学棋嫌尽杀,大家和局免输赢”句,亦颇语妙。

他的诗如其人,超脱沉酣,不拘形迹,一往有隽,力求心声,优点中又可看出粗率驳杂的缺点。出入李白李贺之间,又浮游于苏诗。张谦宜《絸斋诗谈》卷八:“文长虽不专摹苏诗,流派却已同归,学者辨之。”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诗文佳者皆有生气,劣者恣野特甚,实非正宗,不足列入家数,然超出沈嘉则(明臣)、黄省曾诸人之上,不啻倍之。”说徐诗“非正宗”,也是对的,徐渭本来也不以正宗自高。

但最赏识徐渭的还是袁宏道,除了作《徐文长传》外,在致《冯侍郎(冯琦)座主》书中又说:“宏于近代得一诗人曰徐渭,其诗尽翻窠臼,自出手眼。有长吉之奇,而畅其语;夺工部之骨,而脱其肤;挟子瞻之辨,而逸其气。无论七子,即何、李当在下风。”所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微中郎,世岂复知有文长。”这也因为他们都不喜欢七子,而又都有异端思想。

沈明臣与徐渭同入胡宗宪之幕,曾有《过文长故业作》诗:“木莲巷口夕阳斜,细雨东风湿杏花。酬字堂前双燕子,不知今日属谁家。”酬字堂是胡宗宪赠银一百二十两建造的,于四十三岁时迁入。又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卷五:“青藤书屋,徐文长读书处,藤大如斗,后为陈章侯(老莲)所居。”现在青藤书屋经修葺后,已辟为纪念馆。

至清代,郑板桥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袁枚《随园话》卷六,记童二树《题青藤小像云》:“抵死目中无七子,岂知身后得中郎。”又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二树名钰,工诗画,亦山阴人。齐白石曾有印一方,词曰:“青藤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老缶(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