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题 解】

本则内容选自《世说新语》的《伤逝第十七》,以王徽之对亡弟王献之的痛悼及随后撒手人寰的故事表达了兄弟之间极其深厚的情义。“人琴俱亡”后来成为成语,常用来比喻睹物思人、痛悼逝去的亲友或知己。

鉴赏分析

同是久病卧床,子猷良久没听到弟弟的消息,就感知了弟弟的去世。子猷、子敬两兄弟真可谓心灵相通、手足情重。

初知兄弟阴阳异路,子猷却显得并不悲伤!文中先用“语时了不悲”,再用“都不哭”,反复强调了子猷非同常人的表现,让读者也感到讶异。而故事的发展更让人吃惊:当子猷看到了子敬的遗物——弟弟生平最爱弹奏的琴时,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于是将琴“掷地”,大呼:“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又“恸绝良久”,并“月余亦卒”。

文中子猷的表现似乎前后很不相符,但认真细想,又多么合乎情理。子猷先前的不哭不悲,正是极度悲伤的表现。他的感情已经白热化了,几滴清泪根本无法表达他对兄弟的思念和痛悼。睹旧物思旧人,当“琴”这一情感的触动物出现在眼前以后,这位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怆,而要声声悲叹、长久悲恸了。正如余嘉锡先生所说的那样:“其不哭也,盖强自抑止,以示其旷达,犹原壤之登木,庄生之鼓缶耳!非不能哭也。”(《世说新语笺疏》)也正应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一句古语。所以,王子猷的哀至极而无泪,正是郁极而发的表现,其悲痛之情,又犹如洪涛冲决长堤,反而远远超过了世俗的常情。

本文虽文字简约,但人物形象毕现。特别是王子猷感知弟弟身亡后的一连串动作,如“问左右”、“索舆来奔丧”、“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掷地”、“悲恸”等,将王子猷的情绪由冷静到激动,情感由抑制到无法自控写得有层次变化且真实可信,让我们如睹这位伤心欲绝、情深意重的老人形象。文末“月余亦卒”这四个字补写,更突出了兄弟情谊,增添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世说新语》一书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名流的精神与品格,让我们在品味其中的率真、坦诚时也得到许多震撼心灵的感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