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珝《江行无题(其六十八)》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匡庐”即庐山,得名于匡氏兄弟结庐其上得道成仙,是骚客学士憧憬仰慕的风景胜地。诗人满怀兴致,江行于此,眼看庐山近在咫尺,却不能拾阶而上,饱览早已心驰神往的名山风光,便把一腔扫兴和懊恼倾泄在自然风雨上。因为它阻遏庐山之行,是愁产生的根源,又是愁抒发的对象。诗人以情观物,空中弥漫的烟雨,点点滴滴莫不是愁,故曰“愁风雨”。

首联于十字之间,写出庐山、风雨和人的复杂关系,还孕育开启着下联。既然“不可登”,便放眼仰望。山上云雾本来就多,如今经风雨笼罩,尤为烟雾蒙蒙,扑朔迷离。对此,仅靠视觉显然不够,还得用心灵去感受,所以着一“疑”字。古人咏庐山者多矣,大都迷恋于山色水光,钱珝却自有其高远情致。庐山北麓东林寺,乃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南朝时高僧云集,给庐山增添了神奇光彩。这些陈迹往事,启迪着诗人的审美想象。他揽万里于方寸,凝千载于片刻,仿佛看到,奇峰之上,云雾深处,别有烟露洞天,其中依然隐居着六朝圣僧。这一戛戛独造的意象,若虚若实,亦幻亦真,貌似怪诞,却情趣盎然,引人入胜,生动地传出庐山气质的超凡拔俗、卓尔不群和神韵的奇幻缥缈、变化莫测。庐山上胜景如林,李白曾“疑是银河落九天。”从钱珝“只疑”六朝僧可知,在他凝望庐山、精鹜八极的陶醉心态里,潜藏着向往山林归隐的因素。

这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咏的是庐山,却很少运笔于正面。诗人巧用“疑”字,为自己也为读者畅开联想大门,让人在久久回味中领悟庐山的内在意蕴,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同类篇什中,不愧为上乘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