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①。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②;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解】
①前定:前世注定。
②遁:躲,逃。
【背景】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意思相同。
【赏析】
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它概括地写出了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从中表现出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这首曲子为四大家族的衰亡预先敲响了丧钟。但是,作者并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深刻根源,不能对这种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所带来的家族命运的剧变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还由于他在思想上并没有同这个没落的封建家族割断联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就有许多宿命论的说法,使整首曲子都蒙上了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这首曲子在结尾两句中以食尽鸟飞、唯余白地的悲凉图景,作为贾府未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惨象的写照,从而向读者极其明确地揭示了全书情节发展必以悲剧告终的完整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曲中所列举种种现象,并不是每句专咏一人。过去,俞平伯先生以为它“不是泛指”,“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钗”,“这是‘百衲天衣’”,各有所指:
为官的,家业凋零——是指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是指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是指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是指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是指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是指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是指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是指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是指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是指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是指凤姐。
这个分配大体上也还说得过去,这首曲子既是十二钗曲的收尾,它在表现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情景时,当然是以写十二钗的结局为主的。但是,后来俞先生自己也觉得未必妥当。因为它的目的毕竟不是把前面曲子中都已具体写过的各人命运再重复一遍,作者也并未故意求巧,使每句曲文恰好分结一钗。把一气呵成的曲文割裂开来,按人分派,这只会削足适履,损伤原意。总之,我们不应拘泥于一句一人,把文义说死,从而影响对这首曲子真义的理解。
【链接】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
(l)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
(2)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
(3)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
(4)两府仆人:丫鬟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
(5)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宫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
(6)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
(7)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
(8)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医生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
(9)外国人:女二人。
(l0)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
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