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九首)》原文|笺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为辰、虔二州刺史。京兆尹李銮欲以女妻之,令改姓,昱辞。

【笺释】

[荆南] 江陵府江陵郡,本称荆州南郡,其地亦泛称荆南,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新唐书》卷四〇《地理志》:“江陵府江陵郡,本荆州南郡。天宝元年更郡名,肃宗上元元年号南都,为府,二年罢都,是年又号南都,寻罢都。”辛文房《唐才子传·戎昱》:“戎昱,荆南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戎昱集五卷,唐虔州刺史扶风戎昱撰。”称戎昱为扶风人。据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三补笺,戎昱实为扶风人。关内道有凤翔府扶风郡,属县亦有扶风,即今陕西省扶风县。

[登进士第] 《唐诗纪事》卷二八“戎昱”:“昱登进士第。”《唐才子传·戎昱》:“少举进士,不第,乃放游名都。”未知孰是。据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三及补笺,戎昱于肃宗乾元年间在浙西颜真卿幕,代宗宝应元年曾由滑州、洛阳赴长安。大历年间历佐江陵卫伯玉、湖南崔瓘、桂林李昌巙幕,罢桂林幕后即北返。

[卫伯玉] 《旧唐书》卷一一五《卫伯玉传》:“卫伯玉,有膂力,幼习艺。天宝中,杖剑之安西,以边功累迁至员外诸卫将军。肃宗即位,兴师靖难,伯玉激愤,思立功名,自安西归长安……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以伯玉有干略,可当重寄,乃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等使,寻加检校工部尚书,封城阳郡王。大历初,丁母忧,朝廷以王昂代其任,伯玉潜讽将吏不受诏,遂起复,以本官为荆南节度等使。时议丑之。大历十一年二月入觐,以疾卒于京师。”《新唐书》卷六〇《艺文志》:“卫伯玉镇荆南,从事。”《唐纪事》卷二八“戎昱”:“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据《唐才子传校笺》卷三,戎昱佐江陵,当在大历四五年之前,甚是。

[建中] 唐德宗年号,凡四年(780—783)。虔,虔州。治所在今江西省赣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八“虔州”:“孙权嘉禾五年,分庐陵立南部都尉,理雩都,晋武帝太康三年罢都尉,立为南康郡,至永和五年移理赣。隋开皇九年平陈,罢南康郡为虔州,大业三年罢虔州,复南康郡。武德五年,又再置虔州,盖取虔化水为名也。”辰州,治所在今湖南沅陵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三〇“辰州”:“《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属楚。秦为黔中郡,汉为武陵郡沅陵县地。按《后汉书》高辛氏有畜犬曰盘瓠,帝妻以女,有子十二人,皆赐名广泽,其后滋蔓今,长沙武陵是也。光武时尤盛,其渠帅精夫、相单程等据险为寇。精夫者,蛮为渠帅者也。汉遣将军刘尚发兵万余人,泝沅水入武溪击之。山深水急,舟船不得上,蛮缘路徼战,汉军皆没。后遣伏波将军马援等至临沅击破之,其单程等悉降。蛮平,因置吏。陈文帝于此置沅陵郡。开元元年改为辰州,取辰溪为名。”《新唐书》卷六〇《艺文志》:“后为辰州、虔州二刺史。”据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三及补笺,戎昱先任辰州刺史,似于贞元初已离辰州,并浪游江南数载,贞元七年入东都留守、御史大夫杜亚幕,约于贞元十二年(777)出刺虔州。

[李銮] 《云溪友议·和戎讽》:“宪宗皇帝朝,以北师频侵边境,大臣奏议,古者和亲之有五利,而日无千金之费。上曰:‘比闻有一卿能为诗,而姓氏稍僻,是谁?’宰相对曰:‘恐是包子虚、冷朝阳。’皆不是也。上遂吟曰:‘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侍臣对曰:‘此是戎昱诗也。’京兆尹李銮拟以女嫁昱,令改其姓,昱固辞焉。”《唐诗纪事》卷二八“戎昱”:“京兆尹李銮拟以女嫁昱,令其改姓,昱固辞焉。”查京兆尹无名李銮者,当系小说家附会,未足为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