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军《冬天里的春天》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学军

长篇小说。作者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分上下两册。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间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生活内容。着重描写的是1937至1947年游击队生活时期和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时期的斗争情景。1936年冬,为了给王家二少爷王纬宇捉订亲用的红荷包鲤鱼,于而龙喝了加有砒霜的酒钻进冰湖。结果鱼抓到了,哥哥大龙被抓走,收养的妹妹芦花被逼投湖。红军老战士赵亮救助芦花,并组织领导了石湖游击队,使他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两年后,王纬宇因被逼婚放火烧了家,投奔游击队,后任副队长。不久,在石湖支队处境艰难的情况下,王纬宇明里将王经宇派来劝降的人送交队长于而龙处理,暗中却把地下县委开会的消息报告给其兄王经宇,同时又煽动战士离队,使革命队伍受到很大损失。当于而龙找王纬宇质问时,却见他正在扒自己的祖坟,并递上了血写的入党申请书,从而蒙骗了组织。在于而龙与王经宇决战时,王纬宇又从中破坏,使于而龙身负重伤。年三十晚上,游击队指导员于而龙的妻子芦花进城弄药,截获了王纬宇的叛变信,处死了王经宇。在她返回驻地过河时被王纬宇暗害。解放后,于而龙转业到地方搞工业建设,在荒芜的泥滩上建起了军工厂。60年代初,因作风不正而无法立足的某省文教厅厅长王纬宇来找于而龙,作了副厂长。“文革”开始后,王纬宇从中施展阴谋,搞倒了于而龙,并取而代之,当上了厂革命委员会主任。然后,王纬宇回到石湖,利用他与“四姐”所生的女儿姗姗的无知,诬陷芦花为叛徒,并平了她的坟。于而龙几经起伏,直到粉碎“四人帮”,才又重新上任。于而龙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为芦花摆渡的老晚,但老晚却在客人到来之前死去。最后于而龙找到了王纬宇昔日的情妇四姐,才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作品没有直接写斗争的胜利,而着力渲染于而龙作为一个“兵”的英雄本色和为胜利而战的豪情。李国文说他的这部小说是“唱给我深深眷恋着的人们去听的”一首“像圣火般熊熊燃烧的情歌”(《我的歌》见《文艺报》1982年第1期)。作品正是以满腔的激情,充分展开了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绘,即使写人物的动作、情节的变化,也常常揉和着人物心理的变化。这就使读者随着人物情感的起伏而沉浸在强烈的情感世界里。小说用油画式的结构方式,万象纷呈而又主线分明。用倒叙的手法,解决了时间跨度大、情节线索多的矛盾,把历史和现实融汇起来,在现实广阔的背景上去探索历史的渊源。时序变更、空间叠映、跌宕起伏,而这一切又都统摄于于而龙的心理。驳杂纷呈的事物都反映到于而龙的心理上,然后再通过于而龙的心镜反射出去。作者借用了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视觉形象和心理形象并重。但自由联想并没有过多的随意性,而是紧紧地和情节的发展相结合。小说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如电影的蒙太奇、戏剧的暗转的抒情等,和谐地、有节奏地交替使用,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巨幅画卷,揭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生机,只要和人民在一起,就会有春天的温暖的主题。小说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坚定勇敢、清醒多思的于而龙,警觉机智的芦花,普通群众老林嫂,阴险狡诈的王纬宇等,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小说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