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的主要内容,《黄庭经》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黄庭经》的主要内容,《黄庭经》导读

《黄庭经》是用七言歌诀讲述养生方法的道教经书。有《上清黄庭外景经》和《上清黄庭内景经》2种。另有《太上黄庭中景玉经》,因为较晚出,影响不甚大,所以一般讲《黄庭经》不包括《中景》。关于《外景经》和《内景经》 (以下简称)的成书先后,有不同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二经都出于西晋或魏晋之际,《外景经》在前。作者不详,托太上老君所说,南岳魏华存夫人始传。今所见最早注本为唐玄宗时隐士白履忠(号梁丘子)注,收于《云笈七签》及《修真十书》。《正统道藏》收二经注本多种。“黄庭”一辞的含义,按白履忠注《内景经 ·释题》说:“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今人陈撄宁认为庭乃阶前空地,故黄庭表中空之义,以人体言即脐内空处。校注本书的较多,如白履忠、胡愔,欧阳修、刘处玄、蒋慎修等,清人董德宁《黄庭经发微》较为明白易懂,陈撄宁《黄庭经讲义》分类诠释,亦解其隐晦言辞,通其理趣。

《云笈七签》本《内景经》凡36章,每章以句首二字标题,正文计416句,2912字。《外景经》分为上中下三部,计98句,686字。别本与此本略同。

当代学者注意到《外景经》与《内景经》的义旨略有差别。《内景经》注重思念存神的方术,《外景经》中却有“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然何思虑”等文句。但《外景经》也有不少地方讲思神存神,所以大体上说,二经理旨是相通的。欧阳修、周必大认为《内景经》是《外景经》的义疏,董德宁则认为《外景经》“隐括《内篇》之旨”,今人王明力证此说。对二经成书先后的看法虽有不同,但都认为二经旨义相通。

《黄庭经》阐述内修的养生方法,认为通过心理因素作用于生理机制,可以进行身心的自我调节,达到健体强神而长生的目的,所以多吸收古代医学的脏腑理论及精气学说,并用道教养生术语将它讲解出来。同时,《黄庭经》又吸收《河上公老子章句》及《太平经》中“五脏神”的观念,发展为三元八景二十四真神说,认为人体各部位都有神灵居住,如《内景经 ·至道章》说:“泥丸百节皆有神。”并列面部七神(发、脑、眼、鼻、耳、舌、齿)的名字,认为面部七神以泥丸为宗主。《心神章》列胸腹部六神(心、肺、肝、肾、脾、胆)的名字,认为存守脏腑神在于心念的运用。思念各真神的名字,可以达到“五体完坚无灾殃”(《脾长章》)的目的,《内景经 ·治生章》说:“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比较而言,《内景经》多讲八景二十四真神的名字及性状、功能,《外景经》则多讲各部位真神的服色,如说:“黄庭中人衣朱衣。”“中池有士服朱赤。”“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中金中,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根据道教的说法,形神合同则生命长在,所以只要不同部位的真神各安其居,各司其职,神不出舍,便能长生。所以,《黄庭经》讲思神存神,与道教的长生信仰是相关联的。

其次,《黄庭经》讲述了积精累气的养生方法。它吸收古代的精气说,认为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存在依据,所以善养生者要闭精勿泄,还要胎息吐纳,化大自然无尽的清真之气为体内元气,补接生命活力。如《内景经·仙人章》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呼吸章》说:“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琼室章》说:“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常念章》说:“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外景经》也说:“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俗专子精。”“闭子精门可长活。”“仙人道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溉。”“服食玄气可长生。”此外,《黄庭经》还讲述了和合魂魄、咽液回津等养生方法。

该书所讲述的内修养生之术,结合《周易参同契》的炼丹之道,流变为唐宋的内丹道,是中唐以后道教炼养方术的主流,所以《黄庭经》和《周易参同契》一样,对后代道教的影响很大。中唐以后道教研习《黄庭经》,与晋南北朝有很大的不同,晋南北朝重默诵,中唐以后则不断有道流为《黄庭经》作注解。注家略可分两派,一派注重脏腑的性状、功能及调养之法,以生理解剖及医药知识为主,如晚唐见素女子胡愔的《黄庭内景经五脏六腑补泻图》;绝大多数注家则以内修术或内丹道解释之,如白履忠、欧阳修主修内术,道教中人则视《黄庭经》为仅次于《参同契》的古丹经,所以注解也必本之于内丹道。另外,某些文士也爱玩味本书,晋有王羲之为道士书写《外景经》以换取白鹅,宋有欧阳修托名无仙子删正《黄庭外景经》,苏轼则不但手书《内景经》,并仿其文例作辞赞,陆游更有诗句说:“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又说:“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近年来《黄庭经》又受到学术界重视,并有学者在作注解。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