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类稿》的主要内容,《元丰类稿》导读
《元丰类稿》是宋代曾巩的诗文集。本书现存最早刻本为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曾巩的诗、文创作,除 《元丰类稿》外,尚有 《续元丰类稿》、《外集》。后二者已佚,其部分作品,收入宋刻 《曾南丰先生文粹》、金刻 《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今人陈杏珍、晁继周汇为《曾巩集》,进行点校,于1984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人称南丰先生,谥文定。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毫诸州。元丰三年(1080),留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拜中书舍人。《宋史》卷319有传。
本书50卷,卷1至5为古诗,6至8为律诗,共400多首。曾巩的诗大都言之有物,很少为应酬他人而作的次韵。他关心国家的事情,在《边将》中,发出了“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痈理须决”的强烈呼声,要当道整顿军政,提高边防将士素质,加强边防力量。在《胡使》中,为“斗食尺衣皆北输”,使得“胡骑日肥妖气粗”而忧心忡忡。他关心农民疾苦,在 《追租》中,写出了“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的凄凉情景;而在这时,却 “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各种势力还是联合起来,压榨农民。他要求除掉暴吏,削去浮费,减轻农民负担。他的诗写得质朴,但也有颇有风致的。各体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西楼》、《城南》为其代表作。他的诗比不上王安石、苏轼,但胜于苏洵、苏辙,然为文名所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书卷9至50,共收文681篇,其次第为:论议、传序、书、记、制诰、制诰拟词、诏、策、表、疏、札子、奏状、启、祭文、疏、哀辞、志铭、墓表、碑铭、行状、传、本朝政要策、金石文跋尾。
曾巩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认为“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中 “文以载道”的传统,却把“道”与 “明”(对各种事物的透彻了解)、“智”(发现问题,具有预见性)、“文”(把复杂的事物清楚地表达出来,包括人们的复杂心态)并列,比较明显地强调了“文”的作用。他的文章大都有为而发,内容充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论议在曾巩的文章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青年时代所写的 《本朝政要策》50首中,系统地考察了宋代自建国以来所执行的各项政策,包括军事、经济、文化、学校、科举、宗教、礼制、水制、用人等。对这些政策制订、执行的情况作了简明叙述,寓自己观点于其中。在《唐论》中,他赞扬唐太宗有天下之志和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 “拟之先王未备”。他主张法先王,是王安石新政的反对者。他的 《洪范传》及 《为人后议》、《公族议》、《讲官议》,宣扬儒家思想,他对儒学有精深研究。当河北发生地震、水灾的时候,他写了 《救灾议》,要求打破常规,实行钱、粟紧急救助。他在熙宁间所作的《转对疏》,不隐讳自己的观点,斥王安石变法理论为邪说。他在元丰间所作的一系列札子,针对朝政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主张。他以论见长,说理透辟,讲究章法,布局严谨,节奏从容纡徐,风格古雅平正。
曾巩整理过 《战国策》、《新序》、《说苑》、《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并写了序,这些序有很强的议论因素。他的 《答王深父论扬雄书》,本身就是一篇论文。
曾巩常常寓说理于记叙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把说理与记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 《墨池记》,一面记墨池,一面指出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乃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并进而勉励后学者更努力于学。
曾巩亦长于叙事。如《秃秃记》叙述5岁小儿秃秃生母被父遗弃,又惨遭生父和庶母杀害,全文仅500多字,有声有色。在《李白诗集后序》里,作者用300字记述了李白一生的坎坷经历。文字凝炼。他写景的篇章不多,然如《道山亭记》写道山亭所在地山川之险,却精雕细刻,堪称佳作。
《曾巩集》卷1至50为《元丰类稿》;卷51至52,为《南丰先生集外文》,收文20篇。卷末为辑佚,收诗33首,词1首,文77篇 (原为78篇,其中1篇乃苏轼作,扣除不算);这些作品,分别作于少年、中年、老年,时间跨度很大;以文而论,有杂文7篇,杂说6篇,杂议10篇,杂论2篇,策问25篇,论议之作居多。
曾巩少时受到欧阳修的赏识,是欧阳修所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秦观称他的“文章妙天下”(《杜工部草堂诗话》卷1),王震在《南丰先生文集序》中,谓巩文“衍裕雅重,自成一家”,他的文章在他生前即享有盛誉。朱熹青年时喜读曾文,常常 “慕效”( 《跋曾南丰帖》)。元脱脱在 《宋史·曾巩传》中,谓“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比较接近曾文实际。元末明初,朱右编《八先生文集》,把曾巩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及三苏并列。明人茅坤正式把曾巩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编选文集,详加评注,极力推崇,使之风行海内,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清代,桐城派对欧、曾文评价很高,方苞、刘大櫆、姚鼐都以曾文为楷模。批判的也有 (如王夫之),但只是少数。
建国后的前30年,全国报刊没有发表过关于研究曾巩的文章。最近10年,研究曾巩的工作开始有了进展,有一批重要论文发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