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佛教传记。又名《高僧法显传》、《历游天竺记》,1卷。注曰“沙门释法显撰”。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僧人。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3岁出家,20岁受大戒。“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元年岁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陆去海还,遍历北、西、中、东天竺,获《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祇律》、《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论》、《摩诃僧祇阿毗昙》、《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及《杂藏》等梵本。前后凡14年,历多种艰险,游30余国。后于道场寺译经多种,又将旅行见闻,撰成《佛国记》。卒于荆州辛寺。
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所历各国的山川地势、风土人情、物产气候、宗教信仰、佛教胜迹、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语言文字等,内容十分丰富。从西行之始,写到浮海东还,为以后西行求法的僧人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唐代的义净曾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观夫自古神州天地,轻生徇法之宾,法显师则创辟荒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它叙述古雅,非后来行记所及。由于法显“其人恭顺,言辄依实”,保存了许多有关印度、斯里兰卡及于阗、龟兹等地翔实资料,是研究古代印度诸国历史、宗教的宝贵资料。就是在这以后百年左右,郦道元《水经注》中也充分吸收了《佛国记》中的记述,查检对照有20多处。
本书是中国佛教僧人旅访印度记中所存最早的典籍,颇为各国学者所重视,并有多种文字的译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章巽校注《法显传校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