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摩诃婆罗多》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后4世纪,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席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全诗共18篇,包含十万七千颂(双行),比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总和还多8倍,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传说作者为毗耶娑或称广博仙人。“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史诗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影,叙述婆罗多族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故事。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哥哥持国天生眼盲,由弟弟般度为国王。持国有100个儿子,长子叫难敌。般度有5个儿子,长子叫坚战。前者为俱卢族,后者为般度族。后来般度死去由持国执政,待坚战长大后要继承王位,但持国的儿子不允。难敌设计了一座易燃的紫胶宫,让般度族五兄弟去住,想纵火烧死他们。五兄弟幸免于难逃至森林。后持国召回他们,分一半国土给五兄弟。难敌又设置赌博骗局赢了坚战,迫使五兄弟交出国土,流亡森林12年,并在第13年隐姓埋名充当奴仆。13年期满五兄弟要收回国土,难敌坚决不允,发生冲突引起大战。许多小国分别参加双方战斗。大战18天,般度族获得黑天(大神毗湿奴的化身)支持取得胜利。难敌全军覆灭,般度长子继承王位。最后五兄弟登雪山修道,4人先死,只有长子到达天堂。在《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中有大量神话、寓言,还有许多独立完整的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哲理性插话,据这些插话而独立成书的《薄伽梵歌》被印度教奉为圣典。史诗丰富多彩的夸张、比喻,发人深省的谚语,表现出民间口头文学的艺术特色。作品几乎包括了古印度各哲学派别的主张和治国之道,对印度两千年来的思想、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