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萧涤非著,1944年10月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1984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全书设6编即绪论,两汉乐府,魏乐府,晋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共27章。本书专论乐府,探微取精,颇多独到见地,订正了文学史界诸多对乐府问题的曲解误说。书名《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实为汉魏六朝民间文学史、民歌史。作者开篇论述了乐府的起源和先秦时代的乐教,认为“乐在先秦,乃所以为治,而非以为娱”。又叙述了“乐府之制,其来已久,殷有瞽宗,周有大司乐,秦有太乐令、太乐丞,皆掌乐之官也”。“乐府之名始见于汉”。“乐府本一制音度曲之机关,其性质与唐之教坊,宋之大晟府,初无大异,惟其职责,在于采取文人诗赋,及民间歌谣,被之管弦而施之郊庙朝宴,故后世遂并此种入乐之诗歌,亦名曰乐府焉”。班固论汉代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本书阐发其思想,认为:“魏晋以后亦有其作,并足为论世之资,此实为乐府一大特性,亦乐府与诗之大分野。”因此“观一代乐府之得失,而知其一时代政教之隆污,民族之兴替”。书中综述了乐府发展的三大变迁,“由两汉里巷风谣,一变为魏晋文人的咏怀诗,再变为南朝儿女的相思曲,三变为唐代作者不入乐的讽刺乐府,诗声之变,亦世道之变”。书中多发新见,推驳学术上已成定论的观点。如不同意乐府只是诗歌中的一种的观点。而认定一切诗体,包括三言、五言、杂言、七言诗、五律、七律、绝句均出于乐府。书中还论述了乐府的声调,乐府的分类。论析了各代的乐府作品,如《艳歌行》、《陌上桑》、《子夜四时歌》等,专章论析了曹操四言乐府,曹丕的七言乐府,曹植的五言乐府等。本书是作者早年(1933年)清华研究院的毕业论文,其师黄节对此赞誉有加“统观成绩全部,皆能从乐府本身研究,知变迁,有史识,知体制,有文学,知事实,有辨别,知大义,有慨叹,此非容易之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