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简介|介绍|概况
诗歌篇名。唐王维作。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东坡谓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芬,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其说甚正。乃后之诗人文士,往往以为神踪仙境,如韩退之诗云:‘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刘禹锡云:‘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皆失之矣。右丞此诗,亦未能免俗。”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顺文叙事,不须自出意见,而夷犹容与,令人味之不尽。”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韩退之、王介甫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勉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今人黄雨《新评唐诗三百首》:“此诗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内容并不超过陶文所写者。只是把秦人后代改为神仙,桃源改为‘灵境’、‘仙源’,讥讽渔人尘心未尽,终于还乡。这种修改,实无多大意思,而且与前面所写人物、环境,也多不协调。不过,作者写此诗时,仅十九岁。从这首诗中,我们倒是可以看到他早年的作品,已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特色了。”此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借对桃源人宁静、自由生活的歌咏,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美好的生活理想和愿望。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笔力舒健,从容雅致;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开拓诗的意境,体现了作者“诗中有画”的特点,颇为后人称道,清翁方纲说:“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左丞而造极”(《石州诗话》),可谓定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