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颠语录》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济颠语录》简介|鉴赏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 全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凡一卷,不分回。从文中称宋朝为“大宋”、官职地名多为宋代称谓、文字粗朴且多用宋元俗语等情况看,可能是宋代流传至明代的说话人所用的底本。现知最早有明隆庆三年刊本,题“仁和沈孟柈述”,有像、赞,藏日本内阁文库。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三教偶拈》中的《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的内容与此大致相同。国内有明崇祯本和清乾隆本,又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明清平话小说选》排印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古本平话小说集》排印本,然均无作者题署。

书叙济公为南宋天台山国清寺紫脚罗汉转世,天台县李茂春之子,俗名修元。十八岁时父母双亡,投杭州灵隐寺远瞎堂长老为僧,法名道济。因其放浪形骸,假做痴颠,众僧遂称济颠。济公无视禅规,饮酒食肉,出入坊曲,王侯细民,多与熟识。远瞎堂长老去世后,为众僧和新长老所不容,改投净慈寺德辉长老为书记僧。寺中寿山福海藏殿坍坏,济公向太后化钱三千贯修复;后净慈寺被火烧毁,德辉长老死难,济公与众僧请蒲州少林长老来寺住持,并向朝廷化钱三万贯,修复寺院;又向临安府化得三千,妆画两廊影壁。济公平时常游戏里巷,或与小吏饮酒,或与老叟下棋,或与人疗病消灾,或与人送葬下火,世人称之为活佛。济公死后屡屡显灵,五十年后还为修寺化木。又生前曾收徒沈万发,后为净慈寺监寺云。

本书为迄今所见最早敷演济公故事的小说本子,它叙事虽较粗疏简率,但通过对济公一生经历的勾勒,济公的形象已经初步形成。这是一位神僧活佛的形象。他的外表虽是“面黄似蜡,骨瘦如柴”,身上穿一领破直裰,脚下着一双破僧鞋,赤条条露出一双精腿,且佯颠佯狂,唱歌饮酒,但内里却是佛性灵通,一味济世渡人。济公平时与朝廷太尉、官府小吏、市井细民以至行院妓者常有来往。陈太尉见他冻得可怜,送他一匹绫子、一个官绢做衣服,一两银子作工钱,他在回寺路上见一伙乞儿冻倒在地,就袖中摸出绫子、官绢、银两尽与众人;飞来峰下张公常常与他吃酒解闷,他即安排张公发了一笔小财;望仙桥下开茶坊的陈干娘时常请他吃茶,他就把自己的画像留给陈干娘,使之日后得钱三千贯;他还为清河坊升阳宫前王家酒店主人的女儿治痨病,为王宣教、陶秀玉一对殉情恋人下火唱偈,使他们死后的灵魂合在一处……总之他处处扶危济困,利物济民。作为一位活佛,他自有别于一般的和尚。他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能给人托梦,而且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奇术异能。因此,他能做出一般和尚所不能做出的事。就是他的破直裰,破僧鞋,佯颠佯狂,也是真人不露相,为掩饰其活佛真身的。济公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作为艺术形象则是真实可感的,它寄托了形象创造者们的理想和愿望。

这本小说总的来看还比较粗糙幼稚,但其中也不乏精彩生动的描写。如写济公初次云堂坐禅,光打瞌睡,一再跌下禅床,跌得七块八块,监寺曰: “道济新剃光头,正好吃几竹片。”道济曰: “跌了许多疙瘩,又加一竹片,打一大块;我去告诉师父。”监寺曰: “我看你新到,只打一下, 你到要去告诉师父!”道济曰: “阿哥,是我不是!”监寺含笑而去。把两个人的声音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又如写济公连日串酒楼妓院,回寺后被首座拖去见长老。长老大怒,始要责打,后见其风颠放了。济公呵呵大笑,出方丈来曰: “你们拖我见长老,却不打我,好汉子,和你跌三跤!”众僧曰:“不睬你这风子!”济公曰:“贼牛们,却又怕我!”济公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书中多用方言俗语,又多杜撰,如跟卖馉饳的王公下棋时说: “我侬赢得,吃一盘馉饳;若输了,你便打我一个栗爆。”为了想吃酒肉,则在远瞎堂长老面前杜撰两句“佛语”: “一块两块,佛也不怪;一腥两腥,佛也不嗔; 一碗两碗,佛也不管。”读之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此书由于题材原因和时代局限,难免有宗教轮回思想和迷信荒诞的内容;作为市民文艺,又难免有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但这在本书中究竟是次要的。

按自南宋以来,民间即广泛流传济公的故事,说话人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连缀敷演,随后便形成《济颠语录》这样的话本读物。此种《济颠语录》虽较粗率,但基本上奠定了济公故事的基础和轮廓。明未清初天花藏主人编次的《新镌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西湖香婴居士重编的“麹头陀新本” 《新镌绣像济颠大师全传》、墨浪子《西湖佳话》中的《南屏醉迹》等,都是在此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至于清代后期出现的《评演济公传前后集》 (又简称《济公传》或《济公全传》)及其续书则是效仿《施公案》、 《彭公案》一类公案小说的,虽也受了此书及上列几种济公小说的影响,但故事内容已大不相同,不过大多陈陈相因,枝蔓繁复,反而不如上述几种精练可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