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恶花愁录》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酒恶花愁录》简介|鉴赏

社会小说,三十六回。扁舟子著。 1916年12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有作者1915年冬《自叙》。

书叙清朝末年,江西都昌县的胡天舟、刘望苍、洪匡白、纪镜寰等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既反对清政府的假立宪,又怀疑革命党的暴力革命,以为只有“普及教育”才是救国的唯一途径。于是利用清政府办“新政”的机会,千辛万苦,成立了一个教育会,开办了一所小小的初级小学堂。不久,武昌起义成功,全国纷纷响应,清政府顿时土崩瓦解。都昌县不费一刀一枪,也宣告光复。胡天舟等人喜出望外,以为振兴中华大有希望,于是竭尽全力,襄助国民政府。然而很快就使他们大失所望。原来革命党因自身力量不足,在起义时主要利用了官兵中的新军和地方帮会。革命成功后,这些人自恃功高,不服新政府的节制,飞扬跋扈,胡作非为,甚至抢劫县府。同时由于革命形势发展极快,革命党无力遍顾,只好利用清朝的旧官吏,从而使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了新贵。再加上盗贼乘机活动,大案屡次发生。如此一来,清政府虽然垮台,社会依然动乱不堪,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胡天舟等人心灰意冷,激流勇退,赋闲家居,以流连山水排遣苦闷。不久,或病或死,风流云散。

作品以一个小小的县城为背景, 以几个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心,从一个不显眼的角度,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情况。比如清朝官吏的昏庸龌龊,地方绅士的顽固不化,广大民众的浑浑噩噩,少数志士的忧国忧民,以及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等等。这一些都是非常真实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作品的思想倾向也是进步的,作者对清政府的憎恨,对辛亥革命由怀疑到欢迎再到失望的态度变化,以及主张“普及教育”等等,无不出于深切的爱国主义。作品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内容非常干净,甚至几乎不涉及女性人物。这在民国初年的小说界是罕见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