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绘画、雕塑·利普希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绘画、雕塑·利普希茨

立体主义雕塑家。生于立陶宛,1909年来到巴黎,并在巴黎美术学院和朱利安学院学习。1913年,他结识毕卡索,开始了他立体主义艺术的活动生涯;与此同时,他与格里斯、莫迪利阿尼和马蒂斯过从甚密。这时,他开始把某些几何风格引入了一系列的雕塑创作之中。到1916年,他又创作了更为广泛多样的立体主义作品;用青铜、石头和木头等材料制成,形成了第一批成功的立体主义雕塑。在1915年到1917年间,利普希茨在他的雕塑中,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抽象概括;在此期间,他总是表现一种含蓄的人物,但却已经简化成一系列垂直和水平的面,彼此相互贯穿,并带有某种曲线轮廓的对位,除了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古典宁静感之外,利普希茨既不满意它们的抽象也不满意它们的矩形严整性。所以在1917年,他开始将人物复杂化,同时推出了更大的体量。从这年起,经过1920年代的初期,他的雕塑已经包含了一种很复杂的性质,既有丰富性、又有纪念性,经常呈现一种特殊的情绪或个性。从1920年代以来,他创作了一些最有纪念性的立体主义作品,如《生活的欢乐》等。

利普希茨认为立体主义是一种解放因素。在1915年到1925年间,他创作了许多重要的立体主义雕塑。在早期他就认识到,立体主义在雕塑中就像在绘画中一样,能够起一种含意很深刻的作用。在1925年,他又希望从立体主义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希望发现新内容的主题和一种新的表现。当他开始创作透明雕塑时,便在一系列的试验中,把实和虚加以颠倒,这对后来的现代雕塑史,具有重要的影响。1928年,他创作了《持吉它的斜依裸女》,以结实的块面及弯曲的体量,预示了1930年代的主要作品。此时,他重新认识了罗丹,自此,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内容又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并导致他后来的作品自由奔放,具巴洛克式的造型。从1930年代中期起,他对以普罗米修斯和兀鹰为主题的创作入了迷。1937年他为巴黎世界博览会创作了普罗米修斯扼住兀鹰的巨大石膏作品。1940年5月,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利普希茨离开了巴黎,1941年抵达美国,并在此度过余生。1948年创作了《欢乐的圣母院》,1967年到1969年又创作了《大地和平》、《我们的生命之树》、《柏勒洛丰驯服天马皮加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