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
据《三国志·魏书》等史书记载,约3世纪前后日本向奴隶制过渡,5世纪末由百余小国逐步形成为统一的古代国家。7世纪中叶仿中国隋唐文物制度进行一次政治改革,称“大化革新”(645) ,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重大变化
一、日本古代前期文学,又称上古文学或大和·奈良文学。约起于公元4世纪,止于794年迁都平安,但主要指710年迁都奈良后的80余年文学。此期正处于国家初创阶段,佛教昌盛,文化繁荣,主要作品有《古事记》、《风土记》、《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等。《万叶集》对后世“和歌”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二、日本古代后期文学,又称中古文学或平安时代文学。起于794年,止于1192年中央集权国家崩溃,封建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的建立,约400余年。初百余年尚维持天皇亲政,汉诗文达到极盛,相继出现三部“敕撰汉诗集”。之后的约二百年系藤原氏“摄关政治”时期。此期日本民族文学(“和歌”、“物语文学”等)空前繁荣。继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和 “物语”之祖的《竹取物语》后,长篇巨著《源氏物语》 也于11世纪初问世; 长期来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顶峰。于此前后成书的妇女日记文学、随笔等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至其后期约100年因社会动荡,佛教盛行,“说话文学”便应运而生。说话集《今昔物语集》为即将登场的武士文学开辟了蹊径。
三、中世前期文学,又称中世文学。起于1192年,止于1603年江户幕府的建立,约400余年。此期战乱频仍,民众力量剧增。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首推“军记物语”;《平家物语》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此外,“说话文学”、戏剧( “能”、“狂言”)、随笔和“御伽草子”均取得显著的成就。中世的 “连歌” 比“和歌”更受庶民的欢迎,后因其规则过于烦琐,终为室町时代末的 “俳谐连歌”所取代。这种新的诗歌形式作为近世“俳谐”的先驱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世后期文学,又称近世文学或江户时代文学。起于1603年,止于1868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约260余年。此期的前期商业发达,町人(商人)兴起,在“上方” (京都、大阪地方)出现了以反映町人思想意识为主的“元禄时代” (1688—1704)文学,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有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和松尾芭蕉等。及至后期,文化中心移至江户,一种迎合市民低级趣味的 “戏作文学”颇为流行,除其中的《南总里见八犬传》等作品外,大多为描写当时人情风俗的小说,文学价值不高,并给近代文学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五、近代文学。起于1868年,止于1920年发生的“抢米骚动”前后,约50余年。此期文学随着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和西方文学的影响,经历了启蒙、奠基、发展和分化等4个阶段,于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其间相继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派和新思潮派等,最著名的作家有二叶亭四迷、森鸥外、岛崎藤村、夏目漱石等。
六、现代文学。起于1920年前后,止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此期文学在日本军国主义日益法西斯化的形势下形成两大主要流派,即以横光利一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和以小林多喜二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但于1933年革命文学遭到残酷镇压; 及至1940年后,文学几乎全被纳入侵略战争的轨道,除少数作家外已无文学创作可言。
七、当代文学,即1945年后的文学。此期文学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65)初以民主主义文学派和战后派写的揭露战争罪恶,抨击军国主义的作品居多,约至1955年前后文学开始出现多元化倾向。如石原慎太郎的小说《太阳的季节》曾风行一时,褒贬不一。此期还有战前老作家(川端康成等)和战后新作家(田宫虎彦等)的一些作品。第二阶段(1966—),日本的高度现代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此期虽仍有一批作家,如井上靖等以严肃的态度创作了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但大量反映精神空虚、生活颓废,甚至宣扬色情、凶杀的作品充斥书肆,不禁使人们感到忧虑和不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