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论著述·四友斋丛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研究·诗论著述·四友斋丛说

笔记著作。明何良俊撰。该书初刻于隆庆三年(1569),三十卷,后又续撰八卷,合为三十八卷,重刻于万历七年(1579)。其初刻本自序称:“四友斋者,何子宴息处也。何子读书颛愚,日处四友斋中,随所闻见,书之于牍,岁月积累,遂成三十卷云。‘四友’云者,庄子、维摩诘、白太傅与何子而四也。夫此四人者,友也。……丛说者,言此书言事细碎,其芜秽不可理,譬之草木然,则冗冗不可为用者也。”全书分经、史、杂记、子、释道、文、诗、书、画、求志、崇训、尊生、娱老、正俗、考文、词曲共十六类,末卷又附以续史一类。其中谈诗三卷自卷二四至卷二六,分别标为“诗一”、“诗二”、“诗三”,共一百四十则,可作诗话读。“诗一”多论唐以前诗及诗法理论,又多称引皎然、杨慎论诗之语;“诗二”多论唐、宋、元诗;“诗三”多论明诗。其诗学观点,大抵主“性情”说,同时又标举“风骨”,兼收“神韵”。如称:“诗苟发于情性,更得兴致高远,体势稳顺,措词妥贴,音调和畅,斯可谓诗之最上乘矣。”又称:“六义者,既无意象可录,复非言筌可得,……其要则在于本之性情而已。”“盛唐之所重者风骨也,少陵则体备风骨。”又称:“严羽卿(按严羽字仪卿,明人多误作严仪字羽卿)论诗,以为当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此诗家妙语也。又引禅家羚羊挂角、香象渡河等语,正以见作诗者,当不落理路,不着言筌,学诗者诚不可不知此意。”由这些诗学观点出发,其评论历代诗人,于六朝称“当以三谢为正宗”;于初唐称王绩“能洗尽铅华,独存体质,……于情性最近”;于盛唐称杜甫为“集大成者”,谓“王右丞之清深,李翰林之豪宕,王江陵之俊逸,常徵君之高旷,李颀之沉着,岑嘉州之精炼,高常侍之老健,各有其妙,而其所造皆能登峰造极者也。然终输杜少陵一筹”;于中唐则盛称白居易,谓“余最喜白太傅诗,正以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又称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当为古今长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虽推崇唐诗,但亦给予宋诗一定地位,如称:“苏东坡、黄山谷、王半山、陈后山诸公出而诗道大备。”对于明代诗坛,书中亦推许李、何等前七子,甚至把李梦阳比作唐代的陈子昂,这反映了当时的一般看法。而对前七子的诗歌成就,则认为李梦阳“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何景明“但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独推边贡“兴象飘逸,而语亦清圆”,可谓特见。书中还记载了当时的一些诗人佚事,也有一定的资料价值。有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