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阮籍集校注
诗文集注本。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伯君(1895—1969)名绍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校时曾师事黄侃、黄节、马叙伦、吴梅诸先生,毕业后从事教育、新闻等工作。建国后任国(政)务院教育部、高教部秘书和研究员。性耽文史,长于诗词,著有《双蕉草庐诗词稿》。阮籍的作品,除《咏怀诗》有蒋师爚、黄节等人的注本行世外,向无诗文合集的校注本。本书在旧本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理,逐篇作了校勘和注释,为读者首次提供了《阮籍集》的全校全注本。在校勘方面,本书不专据一本,系将各本互校,遇有文字异同则择善而从,可彼可此者则以多数为准,并将他本异文(明显为误字者除外)注于正文之下。这样,使读者易于读通本文,其他各本的面目亦于此可见。注者在校勘时,不仅尽力搜求各种版本,还广及类书、方志和清末以前诸大家之选本,以校正讹夺;遇有可疑之处,态度也极为审慎,非有一种版本作为根据不轻下判断,如《亢父赋》之“亢”字,诸本皆作“元”,遍查有关史地书籍实无“元父”这一地名,“元”显系“亢”字之误,但注者只在检得梅鼎祚本正作“亢”,又陈元龙等辑之《历代赋汇》“元”字下注“一作亢”后,始据以校改。在笺注方面,凡有旧注可作参考者,充分吸收旧注成果,又在此基础上或加补注,或作辨证,提出不少独特见解。尤其是注文部分,除《文选》所录两篇有旧注可参,馀皆为陈氏创注。其注往往能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潮出发,结合阮氏一生的出处、交游,加以多方面探讨,阐幽发微,揭示原文意旨,见出注者之功力。诗文中附有集评,凡对理解诗文立意、背景有启发的旧评广为采录,注者的意见与前人有不同的,则加己按。按语中不乏新见,如《咏怀诗》其五“平生少年时”一首,注者引前人关于“赵李”的五种不同说法,然后指出“诸说并非”,认为“诗中赵李似谓赵高、李斯无疑”,虽未必尽当,但自成一说,足资参考。书后附有《阮籍集》主要版本的序跋、阮籍的传记资料、阮籍年表、阮籍四言诗十首等,为读者研究和欣赏阮籍的作品提供了方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