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韵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韵致

古代诗学概念,是“韵外之致”的简称。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外之致”,是指在语言文字之外,还能咀嚼出诗的醇美馀味。在他看来,诗要达到有“韵致”,必须写得“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近而不浮”,是指诗歌的形象可感,涵蕴丰厚,历历如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远而不尽”,是指诗歌的境界超远,言所不追,思与境偕,馀味无穷。他在《与极浦书》中提到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韵致”。“韵致”,必须“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诗品·雄浑》)。“象外”,是物象之外,“环中”,比喻虚空之处。也就是说,必须超越事物的迹象,以把握传神的虚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前一个“象”字“景”字,是指诗歌描写中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后一个“象”字“景”字,则是指诗中未曾描写的,由前一个“象”和“景”暗示、象征而出的无形的艺术形象。前者是实,后者是虚。诗歌不单要描写具体的物象和情意,更要创作一个读者可以体味、想象的艺术空间,这样的诗才有“韵致”。司空图的这些说法,归根结底还是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其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语言文字在表达思维感受时的物质局限和束缚。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并不是废弃文字,而是强调诗意不要写尽,要神馀言外。北宋梅尧臣说,诗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引)。其实,这也是追求“韵致”,只不过比司空图叙述得更为清晰,让人可窥学诗之门阶,所以影响很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