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流派·田园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文学·流派·田园诗

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派。田园诗作为一个诗派,在传统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土壤,这就是 “隐逸” 之风。隐逸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从官场中告退,归隐林泉,与自然为伴,以诗酒自娱。显然,这是道家所主张的 “出世” 态度,但也与儒家的生活理想有关。传统儒家并非一味主张 “入世”,也有“穷则独善其身” 的退路,这就是“耕读”。“耕读”是田家生活与文人生涯的结合,是古人津津乐道的一种人生境界。这种隐退的方式不是离群索居,不是 “避世”,而只是与官场保持一定距离。田园诗就是历代 “出世” 而不 “避世”、以文人身份过着田家生活的诗人所形成的一个不自觉的流派。田园诗的开创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具有贵族血统,其曾祖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渊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也受到当时流行的道家思想的熏染。可以想象,这样一位贵族公子怎能容忍 “俗吏” 的折腾? 他辞官归隐时写的《归去来兮辞》 就是田园诗的 “宣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其后,他的一系列诗作,如 《归园田居》、《怀古田舍》、《西田获早稻》、《桃花源诗》 等,都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描述着田园生活的乐趣和诗人自由的心境,如 《归田园居》 之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读山海经》之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这种自然和谐的风格与安宁恬淡的心境,就构成了田园诗的一种特色,后来在唐代便形成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又如王维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但孟浩然、王维及以后的田园诗人多是旁观者,不是陶渊明那样的“田园中人”,故缺少陶诗中的亲切感。但这些田园诗表现的都是文人自家的生活情趣或其眼中的田园风光。中唐之后,一些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以儒家入世的精神来描写田家生活,如聂夷中的《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这给传统的田园诗带来了不谐合音。从此,田园诗就有了两种风格,一种表现的是道家、佛家出世的情怀,一种表现的是儒家入世的精神。尽管后一种风格有时能产生 “轰动效应”,而且得到历代正统诗人的提倡,但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说,前一种风格却拥有广大的读者。客观而论,两种风格各有千秋,有的诗人便要将两者调和起来,南宋范成大的 《四时田园杂兴》就是最成功的尝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