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学·礼制·相见礼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礼俗学·礼制·相见礼

王臣以及士庶人等之间相见的礼仪,在“五礼” 中属宾礼。在春秋以前,“礼不下庶人”,在国家礼制中,只有士以上的贵族才规定有相见之礼。《仪礼》 中有 《士相见礼》 一篇,记载的就是先秦士大夫相见的礼仪,如见面礼规,士须用雉,下大夫须用雁,上大夫须用羔,连见面礼的包装也有具体规定。又如士与大夫面谈时,眼睛不能乱动,须“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 开始视面是察颜观色,看是否可与言谈;中间低头看对方的胸部,容其思索; 最后视面,是看对方是否采纳自己的意见。如果面对的是父亲,视线就不能 “上于面,下于带”,而可以 “游目”,以察看父亲安否。后来,历代王朝对官员上下级和平级相见都制订了相应的礼节,如明朝 《品官相见礼》规定: “公侯驸马相见,各行两拜礼; 一品官见公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两拜礼,公侯驸马居左答礼。二品见一品,亦如之。三品以下,仿此。” 又: “凡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品近者行礼东西对立 (因为南北是君臣之位),卑者西,高者东。其品越二三等者,卑者下,尊者上; 其越四等者,则卑者拜下,尊者坐受,有事则跪白。” 清朝规定得更详细,有《内外王公相见礼》、《京官相见礼》、《直省文武官相见礼》等。朝廷对民间活动的礼仪也有规定,如明朝 《庶人相见礼》:“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者先施; 坐次之列,长者居上。”清朝《士庶相见礼》: “宾及门,从者通名,主人出迎大门外,揖入; 及门、及阶,揖如初; 登堂各北面再拜,兴 (平身),主宾互正坐; 即席,宾东主西; 饮茶,语毕,宾退,揖; 及阶、及门,揖辞,主人皆答揖,送大门外。”这是平辈同级相见。如果宾主有老幼尊卑,相见礼就要表现出来,例如学生见老师: “初见,师未出,先入设席,正位侍堂下,师出召见,乃奉贽 (礼品) 入,奠贽于席,北面再拜,师立答揖;兴(平身),谨问起居,命坐乃侍坐。有间,起而对; 辞出,三揖,不送。常见,侍坐,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师有教,立听,命坐乃坐; 师问更对,仍起而对,朝入暮出,均一揖。”这就是所谓的“执弟子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