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道教·黄帝阴符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宗教学·道教·黄帝阴符经

传说中最早的道经。简称 《阴符经》,相传出于黄帝,常与 《道德经》、《南华真经》 并称。经文很短,只有三百八十余字,说的无非是修炼之术,长生之道,但意蕴却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例如说: “天地,万物之盗; 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这个 “盗” 字是全经的主题词,揭示了天地、万物与人三者之间的神秘关系,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此经在唐代以前,未见传世,是唐代道士李筌偶然在嵩山中发现的。据李筌自称,他好神仙之道,经常周游名山,寻仙访道,一天,来到嵩山,在虎口岩石壁中,意外发现了这本 《阴符经》。据说,经文写在白色的绢上面,封在一个石匣子中,封口有字: “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绢已经腐朽,一碰就变成碎片,李筌赶紧把它抄记了下来。这样,被北朝道士寇谦之藏在嵩山的 《阴符经》才重见天日。《阴符经》 当然不可能出自黄帝之手,于是有人怀疑是李筌伪作,包括上面这个故事都是李筌瞎编的。但据现代学者推测,作者可能是战国末期的人,托名黄帝是当时道家的风气,无非是告诉读者所记都是自古相传的人生真谛,不可轻视。无论怎样,这篇言深旨远的经文引起了后代道教名士的极大注意,据说,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 “甘河遇仙”,仙人授给他的秘典,就是 《阴符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