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出版·活字印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图书编辑出版·活字印刷

印刷术的一种。产生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由毕昇发明。包括泥活字、磁活字、木活字等非金属活字和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金属活字。最早产生的是泥活字。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昇发明的活字,是先用带有粘性的胶泥制成一个个四方形的薄片,在上面刻上单字,每个字一个印,然后用火烧硬。这种活字因为是用胶泥做成的,所以称为泥活字。此后,元代忽必烈的谋士姚枢教学生杨古用毕昇泥活字法印过《小学》、《近思录》等书;清代李瑶于道光十年(1830)“仿宋版泥板”印成《南疆绎史勘本》等书;道光二十四年(1844),安徽泾县的翟金生以30年心力,造泥活字10万多个,印成《泥版试印初编》、《水东翟氏宗谱》等书。泥字上釉再烧,便可成为磁版。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山东泰安徐志定以磁版印成《周易说略》和《蒿庵闲话》两种书。

继泥活字、磁活字之后,中国又发明了木活字。元朝大德二年(1298),农学家王桢用自己造的木活字印成《旌德县志》并写了一篇《造活字印书法》。王桢造木活字的方法是,先在木板上刻字,再用小锯把每个字锯开,使每个字成为单独的活字,然后用刀把它四面修光。排版时,把木活字一个个排到木盘里,行间用竹片隔开,塞紧空隙后即可印刷。王桢还创造了转轮排字架,把木活字按韵和型号排列在两个木制的大转盘里,排字人员坐在转盘旁,只需转动轮盘,就可以拣到所需要的字。木活字发明后,使用非常广泛,明代苏州、南京、福州、云南、四川等地用木活字印刷的书籍,有名可考者约100种。崇祯十一年(1638)起,开始用木活字排印朝廷《邸报》,这可视为中国报纸印刷业的开端。清代乾隆年间,用木活字排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二千三百多卷。古典小说《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第一次印行就是排印的木活字本。直至本世纪初,不少书店还继续使用木活字印书。

除泥活字、磁活字、木活字等非金属活字外,中国还创造了金属活字,如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元代王桢在《造活字印书法》中说“近世义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可见在王桢造木活字前,就已经有了锡活字。无锡华燧也铸过锡活字。清道光三十年(1850)广东佛山镇一姓唐的书商用锡活字排印了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348卷,共19348页。铜活字在金属活字中最为流行,明代无锡、苏州、常州一带不少富家铸铜印书,其中著名者有无锡华燧的会通馆、华坚的兰雪堂、安国的桂坡馆。清代雍正四年(1726)用铜活字排印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印了65部。铅活字早在明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弘话正德初年(1505~1508)陆深的《金台纪闻》载:“近日毗邻(今常州)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可见,早在现代铅合金活字盛行中国之前,已经有人用铅做活字了。中国泥活字印刷术不久就传播到了国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