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三国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典籍·三国志

65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又亲身经历了32年的晋国生活,在蜀国又担任过观阁令史的职务,后来又集三国史官著作著成《蜀相诸葛亮集》,被荐为著作郎,“时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他41岁时撰成了《三国志》。官至治书侍御史,64岁逝世。

陈寿撰史材料来源丰富。刘知几说,“至晋受命,海内大同,著作陈寿,乃集三国史,撰为国志”(《史通·古今正史》)。大体上《三国志》材料来源,一是魏蜀吴三国史官所记录的史事。二是当代学者所编著的三国史籍,陈寿任著作郎,当然可有机会获取材料作参考了。三是靠他自己亲自搜集采访。魏国有鱼豢的《魏略》,王沈的《魏书》;吴国有韦昭的《吴书》;蜀国有王崇的《蜀书》,谯周的《蜀本纪》和陈寿自己编的《诸葛亮集》等材料。《三国志》的编著程序是先著《蜀志》,再著成《魏志》,又成著《吴志》。编写体例同《汉书》一样,是纪传体断代史,名为《三国志》,但是却没有“志”,也没有“表”,只有“本纪”和“列传”,所以也可称半纪传体。包括:《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共计65卷。记叙了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以后,至公元280年晋灭吴,近100年的历史。《魏书》30卷,首列《武帝纪》,记曹操的创业,接着记文帝、明帝、三少帝、后妃及汉末诸雄,之后是诸夏侯、诸曹传,荀或、荀攸、贾诩传,此外20卷分写魏的宗王、诸臣、将帅、边族等。《蜀书》15卷,主要写刘备、诸葛亮以及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的事迹。《吴书》20卷侧重写孙策和孙权,也重点写了江东主持军国大计的重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蜀书》、《吴书》也分别写了文臣、武将、忠良、文学和术数。

《三国志》叙事隐讳,扬善,但不失实录,透露出一些真实史事,能于简洁中点化出历史的情态,人物风貌,如《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剪裁得当,文笔简洁,确“有良史之才”。陈寿对三国人物各有品评。“刘备是英雄,曹操是人杰,孙策、孙权是英杰,诸葛亮、周瑜、鲁肃是奇才”。也有以貌论人者,如:袁绍“姿貌威容”,刘表“长八尺余,姿貌甚伟”等等。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说,把陈寿的《三国志》拿来和《史记》、《汉书》相比也不过分。《三国志》没有“志”、“表”是一缺陷,可以到沈约的《宋书》中查阅,《三国志》内容比较简略,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比原书增多三倍,可参考。另有清赵一清的《三国志注补》,梁章钜的《三国志旁证》,卢弼的《三国志集解》,195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史学名著选》有《三国志选》,缪钺编的,可参考。中华书局的标点校定本用裴松之注,是最通行的版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