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鉴赏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曾授翰林院编修,参加神宗实录编撰,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致仕,福王时谥文敏。才华俊逸,家富收藏,善书画鉴赏,并著书立说,书画方面影响颇大。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师晋、唐、宋诸名家,工楷、行、草书,分行布白,疏宕秀逸,潇洒秀润,史称其书“以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与邢侗、米万锺、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对明末清初书风影响很大。绘画专善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二米(米芾、米友仁)等,“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不求写实,丘壑变化少,追求笔情墨韵。所作山水树石,烟云流动,秀逸潇洒,平淡天然,风格清润明秀。多从古人画迹着手,通过悉心模仿而兼收并蓄加以融会贯通,探求古人笔墨情趣。擅长运墨,墨色鲜丽,层次分明,于意趣简淡中见天真秀润;讲究笔法,往往皴、擦、点、染互施,追求运笔的丰富变化,强调不为物象所束缚。但不甚重视师法自然,故构图多雷同,一般为远山、中水、近坡树,简称三段法。其论画以禅为主导,提出“南北宗”论,推崇采用水墨渲淡画法的“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而贬低以青绿勾填画法的“北宗”。赞赏二米“墨戏”、倪瓒的“古淡天然”,认为“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自称作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其画论对后来产生深远影响,后人多奉为信条。清初“四王”即传其脉络。传世作品较多,有《云山小隐图》卷,藏故宫博物院;《烟江叠嶂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流云烟树图》轴,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潇湘白云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归盘谷序图》卷,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等等。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