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老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典籍·老子

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老聃(dan)所著。现一般认为,其成书年代似在战国中期,是战国前期学者在老聃草创的基础上经过增删改动而成书的。但基本上仍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37章;下篇为《德经》44章,共81章,五千余字。

该书是道家和道教的主要经典。其主要思想是“道”。“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混而有一”的东西。“道”是万物的本源。老子认为一切都是对立而统一的。“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主张致虚安静、柔弱不争。该书思想体系颇为完整。在哲学上,作者提出“道”这一范畴,用以取代主宰一切的造物主——上帝,表现出客观的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识到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只是还不了解转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在政治上,宣扬“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反对法令制度,反对文化科学,希望倒退到“小国寡民”愚昧无知的原始社会去的落后思想。书中还涉及到兵法、天文、养生等方面的内容。对春秋末年的社会矛盾,亦有生动的反映。概言之,本书对研究老子学说和古代哲学思想以及先秦社会变革的历史,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书历代注本达数百部。较早的有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和魏王弼《老子注》。新注有朱谦之《老子校释》、高亨《老子正诂》、张松如《老子校读》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德经》在《道经》之前,字句与今本《老子》亦有很大出入,对校勘和研究《老子》都有重要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