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战国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散文·战国策

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著作。作者不明。西汉刘向认为是战国末期的游说之士做的,宋代学者认为是纵横家所著,近人罗根泽认为是西汉初期蒯通著。原来的书名很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刘向按国别、依时序重新编订,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得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其记事,上继《春秋》,下迄秦王嬴政,以策士们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广泛地反映了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状况。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史书,但书中明显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书中以非常欣赏的态度记录了纵横家们的言行,赞赏他们的奇谋异计,甚至阴谋诡计,显然有别于《左传》等史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儒家观念,体现了某些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传达了一些新的信息和观念,表现了在战国时期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情形下,以布衣而为天下谋的游士们那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气魄,对义侠策士们的个人尊严和个人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定。

也正因如此,本书的内容在历史上颇遭非议,被视为乱世之学,是乱世的产物,但都折服于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清人潭巘认为:“周秦之文(指史书类),莫盛于《国策》”,是战国时期不可多得的散文著作。其文学性表现为长于记事,故事情节曲折多变,首尾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大量运用比喻、寓言、典故说理立论,行文生动活泼,辩丽恣肆,富于气势,文采华瞻,语言畅达,感情强烈。其铺张扬厉的文章风格对后世的散文家和辞赋家有很大的影响。本书经刘向整理后,最早为之作注的是东汉高诱,北宋曾巩重新收集整理,南宋时鲍彪、姚际恒两位学者在曾巩本的基础上作了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校点本最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