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宣城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别集。五卷。南朝齐谢朓撰。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堂侄,人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又称“谢宣城”。出身贵族,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是“竟陵八友”之一。十九岁为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九年(491)为荆州刺史,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早期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游宴应酬之外,多为咏物之作,如《咏风》、《咏竹》等。官荆州刺史以后,经历了政治风波,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不仅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感受,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谢朓的作品以山水诗为出色。他吸收了谢灵运创作中刻划景物细致逼真的优点,克服其语言上平板晦涩的毛病,用词清新华美,又明白流畅,同时他又能比较彻底地摆脱玄言诗的影响。他的作品有许多传神的刻划和新颖的意境,例如被人传诵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绮丽明媚景色反衬凄惋哀伤之情,具有优美的意境,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联尤为出色,钟嵘、李白等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诗造语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体现了讲究声律、对偶的“永明体”新体诗的特点,这也是谢朓自己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创作主张和审美观点的生动体现。

谢朓还特别善于写小诗,如《玉阶怨》、《同王主簿有所思》、《王孙游》、《铜雀怨》、《金谷聚》等。这些诗大多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能收到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些诗显然是受南朝乐府的影响,艺术上更趋成熟。

谢朓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他的五言诗已接近唐人近体诗,他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山水诗的发展贡献尤大。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在《寄岑嘉州》中说:“谢朓每诗堪讽诵。”可见李杜对谢朓的评价都颇高。

谢朓的辞赋和散文,成就不如诗,但也有值得称道的。现存的几篇赋,如《思归赋》、《游后园赋》、《高松赋》、《杜若赋》等,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

《谢宣城集》原集十二卷,已散佚。至宋时存十卷,南宋楼炤取其前五卷赋、乐府、诗刻之,名《谢宣城诗集》,今有影印明依宋钞本。又有明薛应旂、汪士贤刻本及张溥刻一卷本等。别有明正德间刘绍刻本,名《谢朓集》。清嘉庆间吴骞辑《拜经楼丛书》本《谢宣城诗集》五卷,校勘较精。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注释详密,可供参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