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荀子》出自:《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译文如下:
《荀子》共有三十二篇。其中“大略篇”乃为荀子语录。“尧问篇”则为其弟子附记。
荀子是战国时代赵国人,名况。时人均尊称为荀卿。其时齐宣王礼贤下士,召天下名人贤士尊为“列大夫”。荀子年近五十之时,曾三次游学齐国,位居列大夫之长,后因齐宣王无礼,乃弃齐而奔楚国,寄身于春申君门下,受荐为兰陵县令,颇有治绩。不久,春申君横死,不得已隐居遁世,以着书度日。旋亦淹没。
荀子是继孟子后的大儒,世以荀孟并称。其师承不详:一说为注传易经的馯臂子弓,另一说为孔子弟子仲弓。
荀子诠注六经,影响后世颇为深远。传说诗经之“毛诗”、“鲁诗”两注;春秋之“左氏”、“谷梁”两传;礼记之大小两戴礼记;均源自荀子所注释的六经。
孟子力主人性本善之说,而荀子则主性恶之说。他认为一个人的本性是丑陋,不能随性放任,使之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故人人必须用礼来抑制罪恶的意念,社会才得安宁,人际往还才能和睦。所以荀子著有“注礼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