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少儿唐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 秋生

【原文】: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原文作者】:杜甫

【鉴赏】:

公元760年的春天(唐乾元三年),穷困中的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四川成都的浣花溪边盖起一座茅屋。可是,到了八月,一场暴风卷走屋上茅草,接着又下了一整夜的雨。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千古名作,从自己的悲苦遭遇中,表达了一种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感。

全诗可以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写八月的秋风怒吼,卷走了茅屋上的层层茅草,茅草飞过江去洒落在江郊,高的挂结在树枝的梢梢上,低的落入了低洼的水塘里,这些茅草都收不回来了。

这一节诗里,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一连串动词,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位瘦弱老人,拄着拐杖,眼看着秋风卷走了屋上的重重茅草。激起了读者深切的同情。

诗中的“三重”是表示多层的意思,罥(juàn),挂结的意思,塘坳(ào)”,低洼的积水地。

第二节也是五句。记叙了南村的一些儿童,欺侮我老而无力,竟然忍心当着我的面,把散落在平地上的茅草抢走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用,只能空手归来,拄着拐杖叹息。

忍能,指竟然忍心;呼不得,即喝不住。

第三节共有八句。

描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凄苦情景。

风刚停息,乌云就密布了,秋天的天空阴沉迷漫,一片昏黑,密集的雨点即将洒落地面。家里的棉被多年用下来,本来是又冷又硬了,孩子们的睡相不好,被子的夹里都被蹬破了。而此时,床头屋漏,没有干的地方,密麻麻的雨点儿未曾停歇。想想自经安史之乱以后,睡眠很少,在这沾湿的长夜里,何时能等到天亮呢?

这风、这雨、这屋漏、这寒冷,强烈地烘托出诗人愁苦悲凄的心情。

俄顷,顷刻,一会儿;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将近;衾(qīn),被子;恶卧,睡相不好;丧乱,安史之乱。

第四节里,诗人没有再苦苦叹息下去,而是由自己的痛苦,想到天下有多少这样的寒士。于是,在这忧国忧民的感情激荡下,诗人发出了来自内心的呼喊:

怎样才能建成广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能有个欢乐安稳的住所,在风雨中安如泰山呢?

啊,我的眼前何时能突然出现这些屋子,到那时,就让我家屋子独自破漏,把我冻死也是没有遗憾的了。

安得,如何得到;庇,庇护;寒士,贫苦的读书人;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见,同“现”。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自己的痛苦遭遇,表现了他的崇高理想和广阔胸怀,诗中真实动人的描写,千百年来感动过无数读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