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的《别赋》一开头,就道尽了离别带给人的销魂之苦。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写离愁别恨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赠别诗,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类型。这一类的诗,大多写得哽咽凄苦,令人不忍卒读。离愁别恨,似乎成为赠别诗的基调。宋吴文英干脆说:“何处合为愁,离人心上秋。”(《唐多令·惜别》)元人散曲,有许多都以“想人生最苦别离”为首句。
赠别诗中,也有一些不受此约束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伤感中已带有豪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无奈中又有朋友的安慰。李白的《赠汪伦》,更是把离别写得高高兴兴。没有悲悲切切,汪伦是踏歌而来为李白送行的,这符合李白浪漫的性格,所以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一类的送别诗,大概都没有超过王勃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其实这一首诗,千古传诵的也就是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如果抽去这两句,那么剩下的三联实在是太平常了。但加上这两句,却通体透亮,满室生辉。这就是所谓的“诗眼”,也就是诗中的警句名言。
朋友离开京城去边远的蜀地做一个县尉一类的小官,心情肯定不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对朋友,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宽慰。诗句的意思,是从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两句变化出来的,但是意境却要广阔得多。曹植的诗,尚未脱离亲情的局限。而王勃的诗句,则已经把这种关系推广到所有的志同道合的友朋。它已经成为一句经典名言,一直到今天,它仍然历久弥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